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症状频道>双峰热
双峰热

是热发热的一种类型。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天体温降至正常,但是若干日后体温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 [全文阅读]

症状概况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1.传染源  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患者在发病1日至发病后3日内传染性最强。少数患者在热退后第3日还可从血液中分离到病毒。此外蝙蝠、猴、鸟类和狗等动物体内可检测到登革病毒抗体,可能为登革病毒的自然宿主,从而有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染源。  2.传播媒介  蚊虫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伊蚊是传播登革病毒的主要蚊种,包括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  3.易感性  在新流行区各年龄组均易感但以青壮年发病者居多。 查看详细内容>>
  1.常规检查  (1)周围血象登革热患者的白细胞总数起病时即有减少,至出疹期尤为明显;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也见降低,并有明显核左移现象,有异常淋巴细胞,退热后1周血象恢复正常。  (2)尿常规可有少量蛋白、红细胞、白细胞,有时有管型。  2.病毒分离  取早期病人血液,接种于白纹伊蚊细胞株(C6/36)、分离病毒后须经特异性中和试验或血凝抑制试验加以鉴定。  3.血清免疫学检查  用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有助于登革热的早期明确诊断。若在患者的血清中检出登革病毒抗原,亦可作为明确诊断依据。  4.反转录“RT-PCR”检测  患者血清中登革病毒RNA,其敏感性高于病毒分离 查看详细内容>>
  1.流行性感冒  鼻塞、流涕、咽痛、咳嗽等上呼吸道炎的症状较明显,皮疹少见。  2.麻疹  咳嗽、流涕、流泪,眼结合膜充血、畏光,以及咽痛,全身乏力常见。在病程的第2~3天,90%以上患者的口腔出现科氏斑。皮疹为斑丘疹,首先见于耳后发际,渐及前额、面、颈,自上而下至胸、腹、背及四肢。  3.猩红热  急性咽喉炎较明显,表现为咽痛、吞咽痛,局部充血并可有脓性分泌物,颌下及颈淋巴结肿大、触痛。发热24小时后开始出疹,始于耳后、颈部及上胸部,然后迅速蔓及全身。皮疹为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面部充血而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形成口周苍白圈。  4.流行性出血热  又称肾综合征出血 查看详细内容>>
  目前对本病尚无确切有效的病原治疗,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  1.降低体温  对高热患者宜先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拭浴,慎用止痛退热药物。对高热不退及毒血症状严重者,可短期应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口服泼尼松。  2.补液  对出汗多、腹泻者,先作口服补液,注意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必要时应采用静脉补液,纠正脱水、低血钾和代谢性酸中毒,但应时刻警惕诱发脑水肿、颅内高压症、脑疝的可能性。  3.降低颅内压  对剧烈头痛、出现颅内高压症的病例应及时应用20%甘露醇注射液快速静脉滴注。同时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有助于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对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患者,应及时应用人工呼吸机治疗。 查看详细内容>>
  1.应尽快进行特异性实验室检查,识别轻型患者。加强国境卫生检疫。  2.切断传播途径。防蚊、灭蚊是预防本病的根本措施。改善卫生环境,消灭伊蚊滋生地,清理积水。喷洒杀蚊剂消灭成蚊。  3.提高人群抗病力,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劳逸结合,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4.疫苗仍处于研制、试验阶段。 查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