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炎 肾阴虚 前列腺肥大 白带 腰酸 发热 鼻塞 儿童尿床 血虚 尿频 脱皮 淋巴结肿大 水泡 女性不孕 打呼噜 黄疸 免疫力下降 梦游症 冷汗
症状百科 >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 >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新生儿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状需要和下面的症状相互鉴别。

  1.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有原发病,如感染、肿瘤、中毒、急性溶血等,诊断不难。如外周血幼稚细胞较多,且有形态异常,则应与白血病等鉴别。

  2.Sweet综合征:又称为急性发热性中性粒细胞皮肤病,其临床特点为颜面、颈部、四肢有不对称、痛性、水肿性暗红色隆起的红斑;红斑边界清楚、质硬、有触痛;活检其表层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并见核碎裂;伴有发热、疲乏、骨关节酸痛。外周血白细胞(15~2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90%。本病在病程中约有10%的病例合并急性白血病。

  3.良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本病可见于任何年龄。一般无临床症状,少数可有乏力头昏。外周血白细胞持续轻至中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无细胞形态异常或中毒性改变,骨髓有时可见粒系增生。病程可长达数年,查不到引起中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不转变为急性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4.遗传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本症临床与良性特发性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相类似。其鉴别在于,常有遗传史,家庭成员常有相同发病。

  李司忒菌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常增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脑膜脑炎患者脑脊液检查显示蛋白含量升高,糖下降不太明显,仅半数人脑脊液糖低于2mmol/l,白细胞数常增多,范围波动在(50~1000)×106/l。白细胞分类以多核细胞增加为主。由于李司忒菌病在临床上很难与其它细菌感染相区别,确诊有赖于细菌培养。如能分离出病原菌则可确诊。但本菌易与链球菌和棒状杆菌相混淆,因此当有不明原因的感染病人,感染标本中分离到类白喉杆菌或非致病菌时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性。

  根据症状出现的早晚,可分为新生儿早发性和晚发性李司忒菌病。早发性李司忒菌病见于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表现为呼吸困难,肺炎,肝脾肿大,暗红色皮疹,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血、尿、胃液、支气管分泌物、羊水、胎粪培养常可分离到致病菌,但脑脊液培养常为阴性。晚发性李司忒菌病见于婴儿出生后3~13日或更晚,以脑膜脑炎表现为主,有发热,易受刺激,拒食等。脑脊液培养常能发现单核细胞增多性李司忒菌。其它少见李司忒菌病有亚急性心内膜炎,眼内炎,腹膜炎,胸膜炎,骨髓炎,淋巴结炎,皮肤李司忒菌病,结膜炎,胆囊炎,肝、脾脓肿,软组织脓肿等。李司忒菌病的预后取决于发病的年龄和原发病的状况。早发性新生儿李司忒菌病预后差,病死率高,达40%~54%。存活者也常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晚发性新生儿李司忒菌性脑膜脑炎预后较好,但近半数病人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败血症的病死率约11%,伴脑膜脑炎的败血症的病死率达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