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必答-医疗信息

寻医
找好医生 找好医院 医院频道 家庭医生
资料
互动
电话咨询 健康百科 一对一咨询
我是医生 我要为患者解决问题
资源简介 数据库产品介绍

您的位置:检查项目 > 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 (别名:全血黏度)

全血黏度指血液流动时,邻近两层平行流体层互相位移时的摩擦而形成的阻力。全血黏度是血清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变形性和聚集能力、血小板和白细胞流变特性的综合表现。另外,血黏度还受血液理化性质(如温度、酸碱度、血浆渗透压等)、血管因素等影响。血黏度还与血流灌流量有关,因此全血黏度又有高切变和低切变两种黏度。高切变黏度反映红细胞的变形能力,变形能力低,血液黏度便高;低切变黏度则反映红细胞的聚集能力,红细胞相互聚集,血液黏度升高。全血黏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基本信息

  • 专科分类:心血管检查分类:血液检查
  • 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是否空腹:空腹
  • 参考价格:10元
  • 温馨提示:进食会引起血细胞比容和血浆成分的变化,因此采血时间以清晨空腹为宜。

全血黏度正常值:

低切变黏度男性7.51~10.09mPa·s;

女性5.84~8.05mPa·s;

高切变黏度男性5.63~6.67mPa·s;

女性4.74~5.86mPa·s。

毛细管法:M(男):4.25(+-)0.41F(女):3.65(+-)0.32

旋转法:(37℃)M(男)F(女)单位230/S:4.53(+-)0.464.22(+-)0.41Pa·s115/S:9.31(+-)1.488.37(+-)1.22mPa·s。

全血黏度临床意义:

全血黏度测定可为临床许多疾病,特别为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的诊治和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全血黏度升高见于:

a)血浆蛋白异常:巨球蛋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先天性高纤维蛋白血症等;

b)红细胞数增多:原发性或继发性真红细胞增多症、肺源性心脏病、白血病、高原环境、长期缺氧等;

c)红细胞聚集性增加促使血液黏度增高者:心肌梗死、冠心病、脑梗死、糖尿病、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肺梗死、视网膜动静脉栓塞、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d)其他:高脂蛋白血症、雷诺综合征、肿瘤等。

减少:贫血、出血性疾病、肝硬化、尿毒症、急性肝炎、妇女经期及妊娠期等。

全血黏度注意事项:

(1)采血与抗凝:采血方式不当可引起黏度测量误差。根据ICSH的建议,压脉带压迫的时间应尽可能缩短,针头插入后,应在压脉带松开5s后开始采血,抽血时用力不宜过猛。

抗凝剂应采用固体抗凝剂,以防止对血液的稀释作用,若采用液体抗凝,应提高抗凝剂的浓度,以减少加入液体量,一般以肝素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或二钠(EDTA-K:或EDTA-Na2)抗凝,但因钾盐溶解度大,故以钾盐为好。

(2)试样存放时间:采血后应立即进行测试,在室温下存放过长时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最好于4h内完成测试。若存于4℃冰箱可延长至12h,血标本不宜在0℃以下存放,因为在冰冻条件下红细胞会发生破裂。

(3)生命节律的影响:曾有研究指出,人体在1天中血液黏度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有两次高峰,分别在上午11时和下午8时。进食会引起血细胞比容和血浆成分的变化,因此采血时间以清晨空腹为宜。

(4)参考值问题:血液黏度是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红细胞的聚集和变形,血小板及白细胞等这些内在因素在一定测量条件下的宏观表现,而这些因素又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因此血液黏度也有一定波动范围。在病理状态下血液流变性会发生复杂变化。因此要评价血液黏度是否正常必须要有参考值,参考值必须由经过严格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人群获得。但人群中疾病的检出率依赖于人的年龄、医学知识和检测技术的水平,因此参考值具有相对性。另外不同地区的人群生活水平和习惯不同,对血液黏度也有影响,因此没有普遍适用的参考值,即使采用通用的仪器和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也是如此。因此不同地区和实验室应具有自己的参考值。

(5)血细胞比容对黏度的影响:血液是血细胞在血浆中的悬浮液,其黏度受血浆和血细胞性质的影响,为排除血浆黏度对血液黏度的影响,引入了相对黏度(ηr)的概念,它是血液黏度(ηb)与血浆黏度(ηp)的比值,即:(公式8)

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主要的有形成分,对血液黏度的影响最大,全血黏度随血细胞比容的增加呈指数上升,为排除血细胞比容(HCT)变化对血液黏度的影响,引入了还原黏度的概念,它表示红细胞单位压积变化引起的血液黏度的增加,即:(公式9)

由于在低切变率下血液黏度主要受红细胞聚集的影响,高切变率时,血液黏度主要受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因此,若低切变率下,还原黏度升高,表明红细胞聚集性升高,若高切变率时,还原黏度升高,表明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全血黏度检查过程:

(1)毛细管黏度计法:
①由受试者静脉取血,每毫升血液以肝素10~20u或乙二胺四乙酸二钾1.5~2.2mg抗凝。
②将试样置于水浴中,恒温5min,混匀后加入贮液池,同时按下测量钮开始计时。
③按②中操作测量生理盐水流过时间。
④按(公式4)或(公式5)计算每个平均切变率下的血流表观黏度。
⑤压积是影响黏度的重要因素,为便于分析测量结果,可以微量毛细管法测量血细胞比容。
(2)旋转式黏度计法:
①打开仪器预热,使恒温系统达到测试温度。
②将试样在测试温度下恒温5min后,充分混匀加入试样杯。
③按测量键,切变率按由高至低的顺序进行测量。为了避免血球下沉,选择切变率档次不宜过多,每档停留时间不宜太长。
④每个试样测量后应将试样杯清洗擦干。

全血黏度不适宜人群:

一般无禁忌人群。

全血黏度不良反应与风险:

不适感:穿刺部位可能会出现疼痛、肿胀、压痛、肉眼可见的皮下瘀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