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检查项目 > 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数
如比值减小(表示分叶核粒细胞增多)或分叶在5叶以上的粒细胞超过0.03时,称为核右移。
白细胞自动计数仪:(2~7)×109/L(2000~7000/mm3)
(1)中性粒细胞增多:
①急性感染:
A.局部感染:痈疽、疖肿等。
B.全身感染:肺炎、败血症、化脓性扁桃体炎、化脓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风湿热、急性阑尾炎、白喉、急性胆囊炎等。
②中毒:
A.药物性:铅、汞、安眠药、洋地黄类、安替比林、砷等;虫毒、异种蛋白吸收。
B.代谢性:尿毒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妊娠中毒症等。
③血液病: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④组织坏死:心肌梗死、坏疽、新生物坏死、烧伤等。
⑤其他:脑出血、脑肿瘤、手术后、库欣综合征、黏液性水肿、恶性肿瘤、恶病质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①重症感染:重症败血症、粟粒性结核等。
②特殊感染:伤寒、副伤寒、病毒感染性疾病、立克次体感染、原虫病(疟原虫、黑热病、原虫感染)等。
③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贫血、白细胞减少性白血病、急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
④药物:有机溶酶、抗肿瘤药物、抗甲状腺药物、抗痉挛药物、磺胺类药物、酚噻嗪类、氯霉素、合霉素等。
⑤放射线照射:放射病等。
⑥胶原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⑦脾脏疾病:斑替(Banti)综合征、肝硬化、费耳替(Felty)综合征等。
⑧先天性疾病:周期性中性细胞减少症、先天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家族性良性嗜酸性细胞减少症等。
⑨其他:恶病质、血液透析等。
嗜中性杆状粒细胞明显升高,淋巴细胞明显减少,嗜酸粒细胞消失,表示感染极为严重,病情凶险,预后极差。
(1)采血1小滴于载玻片一端,用一推片以35°~45°倾斜推出四周留有适量空隙,可分清头、体、尾的薄血片。血膜长度不少于2.5cm,末梢至玻片另一端尚余空隙约1cm。血膜干后染色。
(2)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法:平置血片于染色架上,加染色液3~5滴,立即盖满血膜,约30s后加缓冲液5~10滴,轻轻摇动玻片或轻轻吹气使染液与缓冲液混和,5~10min后用水冲去染液,待干后镜检。
(3)快速法:将快速染液甲液、乙液分别置于适当大小染色缸中,将血片先浸入甲液30s,水洗,再浸入乙液30s,水洗,待干后镜检。
(4)镜检:选择血膜体尾交界处,红细胞已基本不相重叠之处用油镜检查,检查应上下左右有一定方向,并顾及血膜长径两侧边缘,否则影响各类细胞的检出率。计数100~200个白细胞,按其形态分类,并求出百分率。
患有凝血不良性疾病如血友病患者。
感染的风险:如果使用了不洁针头穿刺就有可能有感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