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布氏杆菌病 > 布氏杆菌病的病因
布氏杆菌病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布氏杆菌病是怎么引起的?

        西医病因:

        布鲁氏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分为6个生物种及19个生物型,即羊种(3个生物型)、牛种(8个生物型)、猪种(5个生物型)、森林鼠种、绵羊附睾种和犬种(各1个生物型)。我国除森林鼠种外,其余5种均已分离到,感染人群的主要为前3种,其中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是国内的主要致病菌,猪种次之,牛种对人致病力弱。 本菌含A、M和G三种抗原成分,G为共同抗原,制备单价A、M抗原可用于鉴定菌种。 本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日光照射10~20分钟,湿热60℃10~2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等数分钟即可将其杀灭。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干燥土壤、皮毛和乳类制品中可生存数周至数月,在水中可生存5日至4个月。 布鲁氏菌仅产生内毒素,活菌及内毒素是其致病的主要因素。

       中医病因:

    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变化多端,故目前对其认识尚不一致,一  般认为是。由机体外感湿热毒邪,病邪外犯肌表关节,内犯脏腑所致。

       病机:

  布鲁氏菌自皮肤或粘膜进入人体后,即为吞噬细胞所吞噬,并循淋巴液到达局部淋巴结。如吞噬细胞未能将细菌杀灭,则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细菌在吞噬细胞内大量繁殖导致吞噬细胞破裂,并随之大量进入淋巴液和血液形成菌血症。细菌随血液至全身,在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处的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内繁殖,形成多发性病灶。由于变态反应及病原苗主要在细胞内繁殖,抗体及抗菌药物不易进入,故难以根治。当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细胞和体液免疫协同作用清除病菌而获痊愈。如果免疫功能不健全,或感染菌量大、毒力强,则部分细菌逃脱免疫,又可被吞噬细胞吞噬带人各组织器官形成新感染灶。经一定时期后感染灶的细菌生长繁殖再次入血,导致疾病复发。

       中医病机:

  湿热毒邪经口或经皮肤经络外犯肌表,侵入中焦、伏于膜原,渐次入血,伤及肝脾,损及全身。湿热浸yin,表卫失权,发热多汗,邪郁经络,血行受阻,关节游走疼痛,肝脾肿大。热胜者,阴液耗损、壮热烦渴;湿胜者,气机受阻,头痛身重,肌肉关节酸痛。若病邪迁延,元气耗伤,气血阻滞,络脉凝瘀,则心烦失眠关节疼痛,筋脉拘急。

       病理:

  病理变化广泛,但以单核一吞噬细胞系统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受累较著,有细胞增生及由上皮样细胞及大单核细胞组成的肉芽肿。网状内皮系统在急性期呈弥漫性增生,慢性期则可出现由上皮细胞、巨细胞、浆细胞、淋巴细胞等组成的肉芽肿,此系组织对细菌产生的变态反应。肝、脾、淋巴结及骨髓中均可有类似的病变。血管的增生破坏性病变也为变态反应所致,主要累及肝、脾、脑、肾等的小血管及毛细血管,导致血管内膜炎、血栓性脉管炎、脏器的浆液性炎症及微小坏死等。骨、关节和神经系统的变态反应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炎关节强直、脊椎炎、骨髓炎、神经炎、神经根炎等。肺可有出血卡他性炎症,心脏病变较血管病变少见,有心内膜炎、心肌炎等。肾混浊肿胀,偶可见弥漫性肾炎和肾盂肾炎。此外,尚有睾丸炎、附睾炎、子宫内膜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