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女性在生完孩子之后,身体和心理也会发生比较大的变化,而心理的变化往往也是因为身体变化带来的。有些女性在产后可能会出现膀胱脱垂的现象,从而往往容易陷入焦虑、烦躁中。因此,了解膀胱脱垂的原因就尤为重要了。那么,为什么产后膀胱脱垂?
1.盆底肌损伤或撕裂
女性在生产的时候选择顺产,往往是比较好的,不但身体恢复起来比较快,宝宝的体质相对也较好。但是在顺产过程当中,因为宝宝需要从阴道出来,这时就需要撑开阴道。若宝宝体积过大或是生产的时候用力过猛,就很容易导致肌纤维撕裂,或者是盆底肌出现扩张,并且是持续性的,从而就容易造成肌张力减弱,盆底肌出现松弛,引发膀胱脱垂。因此,女性在产后做好功能康复的锻炼是很重要的,这样可以尽量避免出现尿液增多、漏尿或是排尿困难的情况。
2.年龄过大
如果女性在生育时候年龄比较大,也是比较容易发生盆底肌松弛,或是出现盆底脏器脱垂,比如膀胱脱垂或子宫脱垂。对于高龄产妇来说,发生膀胱脱垂的几率更大,风险也更大。因此,建议生孩子还是尽量在适育年龄是比较好的。
3.生育次数较多
对于生育次数比较多的女性来说,也是比较容易发生膀胱脱垂的,因为多次分娩导致盆底肌松弛。因此,这部分女性更加要注重产后功能恢复的锻炼,多休养。
有些女性在产后发现自己出现了漏尿的现象,尤其是在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出现这种现象,很可能和膀胱脱垂有关。而导致膀胱脱垂的原因也比较多,比如盆底肌损伤或撕裂、年龄大或生育次数多等。为了尽量避免发生膀胱脱垂,注意做好产后的护理和功能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