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是由肠病原性大肠埃希杆菌(EPEC)引起的肠道传染病。EPEC是早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一组致腹泻性大肠埃希杆菌,50年代到60年代为流行性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每天3~5次,呈黄色蛋花样带奶瓣,量多。 ...... [全文阅读]
宜1.宜吃含有乳酸杆菌的食物; 2.宜吃含有双歧杆菌的食物; 3.宜吃发酵型的食物。…[点击查看详情]
忌1.忌吃油炸食物; 2.忌吃辛辣燥的食物; 3.忌吃干燥的不容易消化的食物。…[点击查看详情]
EPEC比较肯定的致病性是它们对肠道表面具有黏附能力。病原菌经口进入小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段生长繁殖,紧密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或嵌入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凹陷中,使黏膜呈特征性损伤,局部微绒毛萎缩,肠功能紊乱,甚至导致肠黏膜坏死、溃...[详情]
1.潜伏期一般为2~5天。2.症状和体征起病一般较慢,也可急性起病。有饮食不调、添加辅食不当等诱因。轻症不发热,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每天3~5次,呈黄色蛋花样带奶瓣,量多。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发热、呕吐、食欲缺乏、腹胀、中毒性...[详情]
周围血象正常或白细胞计数稍高,大便镜检可见少数红、白细胞,偶可见满视野,有大量脂肪球。...[详情]
需要与其鉴别的疾病有痢疾、沙门菌肠炎、空肠弯曲菌肠炎、病毒性肠炎和幼儿急疹等。...[详情]
有重度等渗性脱水,代谢性酸中毒,低钾,低钙,肺炎,心、肝、肾功能障碍,败血症等。...[详情]
作好传染源管理及消化道隔离。...[详情]
1.中医治疗用山莨菪碱足三里穴位封闭可减少便次。胃蛋白酶、胰酶、鞣酸蛋白、中药肥儿散等,均可促进大便性状好转并增加消化功能。对于重症及营养不良患儿,可少量多次输血、人血白蛋白(白蛋白),以改善全身状况。2.西医治疗(1)饮食...[详情]
1、饮食卫生:慢性肠炎病人身体虚弱,抵抗力差,尤其胃肠易并发感染,因而更应注意饮食卫生。不吃生冷、坚硬及变质食物,禁食酒类以及辛辣、刺激性强的调味品,尽量不在外面饭店、饮食摊用餐。2、补充水、盐等:慢性肠炎如伴有脱水现象时,应及时饮...[详情]
“病原菌经口进入小肠,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上段生长繁殖,紧密黏附于肠上皮细胞表面,或嵌入肠上皮细胞表面的凹陷中,使黏膜呈特征性损伤,局部微绒毛萎缩,肠功能紊乱,甚至导致肠黏膜坏死、溃疡,出现腹泻。”[详细内容]
“你好,起病一般较慢,也可急性起病。有饮食不调、添加辅食不当等诱因。轻症不发热,主要症状为腹泻,大便每天3~5次,呈黄色蛋花样带奶瓣,量多。病情继续发展则出现发热、呕吐、食欲缺乏、腹胀、中毒性肠麻痹。”[详细内容]
“你好, 药物治疗: 1.饮食疗法基本同轮状病毒肠炎。人乳中的IgA可阻止需要铁的细菌如大肠埃希杆菌的生长,故人乳喂养是防治婴幼儿大肠埃希杆菌肠炎的有效措施。”[详细内容]
“您好朋友,根据您的病情,建议您:采用抗菌治疗:轻型病例可不用抗菌药物。通过调整肠道正常菌群而自愈。祝早日康复。”[详细内容]
“你好,本病有自限性倾向,轻者可不用抗生素治疗,重者抗菌治疗后可缩短排菌时间,主要选用司氟沙星(司帕沙星)或诺氟沙星合用十六角蒙脱石或小檗碱。”[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