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疮疡 > 疮疡的鉴别
疮疡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疮疡如何鉴别诊断?

  (一)疮疡与气血的关系 人身的气血是相辅而行的,是循经脉以内循环全身不息,它有内养脏腑、外营肌肤,具有维持生命,抵御外邪的作用。当气血循环作用被破坏,则气血运行失常,就形成局部的气血凝滞,阻于肌肉、或留于筋骨而发生疮疡,正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肿”。由此可见,不论人体内部或外部气血凝滞,都可使人体发生疮疡;诸如痈、疽、疔、流痰流注、肿块等证的发生,都与气血凝滞的病理因素有一定的关系。

  此外,人体气血旺盛时,卫外能力强盛,肌肤外邪不易侵入,即使发为疮疡,也容易消散;如属脓肿,成脓期也易使毒势局限,破溃后也容易生肌敛口。但如气血虚弱者,卫外能力薄弱,肌肤就容易受各种外邪所侵袭,发生各类疮疡疾病。得病后气虚者阳气不能外达于表,局部抵抗能力低,毒势就不易局限,血虚者则难以濡养肌肉,溃后腐肉难脱,亦难以生肌敛口。

  (二)疮疡与脏腑的关系 人身是一个完整的统一机体,疮疡疾病虽多数是发生于体表的某些局部,但与脏腑却有着密切的关系。若脏腑功能失调,可以发生各种疮疡疾病,如《灵枢??脉度》说:“六腑不和则留为痈”。《华氏中藏经》也提出:“夫痈疽疮肿之所作者也,皆五脏六腑畜毒不流,则生矣,非独因荣卫壅塞而发者也。”这就明确地指出疮疡疾病虽生于外,而其根源却与脏腑有关。

  一般还认为,疮疡病人脏腑所处的状况不同,疮疡病情的深浅也有所不同。例如属于六腑不和而产生的疮疡,多在浅表、多属阳证,病情较轻,较易治疗;如由于五脏已伤所表现的疮疡,病变多在筋骨或称为阴毒疮疡,多属阴证,比较难治。在治疗上,如是腑证疮疡,可攻可泻;但如是脏证疮疡,宜补宜温。把疮疡分为腑证和脏证是为了准确判断病情和指导治疗的,但临证上腑证与脏证是互相影响和互相转变的;今天被认为是腑证疮疡,明天可能转变为脏证疮疡,故医者必须随时审察,在诊断治疗上随机应变。例如以痈疽为例,《灵枢??痈疽》就对腑证转为脏证给以描述。它说:“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日痈”。“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日疽”。由此可见,痈证病在初期,五脏未伤,属腑证,但如治疗失当,则热气下陷,内连五脏,则为脏证,成为疽证,则难治矣。因此治疗疮疡必须掌握脏腑、阴阳。在腑证、阳证阶段,宜设法勿令其内陷于脏,成为阴证;即使是已属脏证、阴证,也宜设法使其从脏转腑,从阴转阳,这是我们治疗疮疡疾病的一点经验。

  (三)疮疡与经络的关系 经络分布于人体各部,内与脏腑联系,外通四肢、百骸、五官飞九窍、皮肉、筋脉……等处,具有运行气血,联络人体内外各个组织器官的作用。因此,不论何种致病因素引起人体的局部经络阻塞,气血凝滞,都可发生疮疡。正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上说:“痈疽原是火毒生,经络阻隔气血凝”。可见局部经络阻塞,是疮疡病变的主要病理因素之一。而身体经络那一部分有了阻塞,那一部分就容易发生疮疡,故有按经络部位诊断和治疗的,如人中疔、委中毒等。

疮疡相关问答

剖腹产快一年了,期间也没检查过。最近感觉 病情分析:阴部瘙痒的症状首先考虑是阴部感染的症状,建议你查查才能确诊。指导意见:单凭症状是不能确诊的,查清楚是什么感染的对症治疗是很关键,炎症刺激也会引起疼痛。
剖腹产快一年了,期间也没检查过。最近感觉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的描述,考虑可能是盆腔炎症状,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确定。指导意见:建议你到妇科,做一次妇科检查及盆腔彩超,如果是盆腔炎,需要及时口服盆炎凈或者妇炎康。
血检查各项目均合格却没有显示正常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病情描述,考虑血常规结果正常,建议根据症状检查其他项目。指导意见:你好,建议上传血常规化验单明确,一般考虑正常,但如果有不舒服的症状需要完善相关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