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大肠癌 > 引发大肠癌都有哪些因素?
大肠癌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引发大肠癌都有哪些因素?更新时间:2013-04-23

在众多疾病发病中饮食因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有70%~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有关。其中大肠癌的病发率不断攀升,其最主要的问题就出自于饮食方面。多种添加化学剂的食品,以及多种不良的饮食习惯,导致人们患上大肠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大肠癌病变都有哪些因素?

引发大肠癌都有哪些因素

(一)发病原因

大肠癌的发生是结肠粘膜上皮受遗传和环境多种因素作用导致多基因改变的结果。许多大肠癌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大肠癌可能的病因是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尤其是膳食结构的改变密切相关,与环境、遗传等其他因素也存在相关性。

1.饮食因素 流行病学的研究表明,在肿瘤发病中饮食因素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因素,因为有70%~90%的肿瘤发病与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有关,而其中40%~60%的环境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与饮食、营养有关。

高脂肪饮食之所以会增加大肠癌的发病率,其可能的机制是:

①脂肪饮食可能系通过改变大便中胆酸浓度的作用而引致大肠癌的发生。

②高脂肪及部分糖类能增加肠道细菌酶(如葡萄糖醛酸酶、鸟氨酸脱羟酶、硝基还原酶、偶氮氧化酶、脂氧酶、环氧酶)的活性,促进致癌物、促癌物的产生。

③高脂肪饮食者常摄入较多的肉类,而肉类在油煎或焙烤过程中可产生致癌的杂环胺,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高纤维素饮食之所以能降低大肠癌的发生,可能的机制在于:

①膳食纤维能增加粪便体积、稀释致癌物,又可使肠道通过时间缩短,减少结肠黏膜与粪便致癌物的接触,从而减少患结肠癌的风险。

②通过抑制重吸收、稀释及吸附、螯合作用,降低肠道的脱氧胆汁酸浓度,影响肠道脂质代谢。

③改变肠道菌群,影响肠黏膜结构和功能,并影响黏膜上皮细胞的生长速率,调解肠道酸碱度(通常大肠癌低发地区粪便的pH值要比高发地区低)。

④通过黏蛋白加强黏膜屏障作用,减少肠内有毒物质对肠上皮的侵害。

(3)亚硝胺类化合物:亚硝胺类化合物中不少为强致癌物质,

(4)维生素: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胡萝卜素、维生素B2、维生素C、维生素E均与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的相对危险度有关,

(5)油煎炸食品:食物烤(炸)焦的部分(尤其是肉类食品)中含有能作用于结肠的致癌剂杂环胺,可能导致大肠癌的发生。

(6)葱蒜类:葱蒜类食品对肿瘤的保护作用已受到广泛的重视,并在实验中多次证实了该类食物对肿瘤的生长抑制作用。

(7)微量元素和矿物质:

①硒:硒是人体中的微量元素,为一种强抗氧化剂,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生物作用是抑制过氧化反应,而过氧化反应可促使致癌原附于脱氧核糖核酸。

②钙:动物实验表明,钙能改善脱氧胆酸对肠道上皮的毒性作用。

③其他无机元素:有研究表明,钾、铁、磷与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呈负相关性,锌、镁、铜可能影响致癌物的代谢或降解某些酶类,与抑制癌症发生有关。

2.职业因素 虽然一般认为,大肠癌并不是一种职业病,但职业因素和大肠癌发病的关系仍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3.体力活动 除了职业暴露以及与职业相关的社会经济因素外,体力活动也与大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4.遗传因素 据估计在至少20%的结、直肠癌患者中,遗传因素可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5.疾病因素

(1)大肠腺瘤大肠腺瘤属癌前病变,多数的研究认为80%以上的大肠癌是发生在先存的腺瘤基础上。因此检查发现的腺瘤均应摘除,以预防日后大肠癌的发生。但大肠腺瘤摘除后的患者中30%以上将会再长新的腺瘤,因此需要严密随访。

(2)溃疡性结肠炎

提示积极的内科治疗、合理的监察检查,发现病变后进行适时手术,可降低此类病人患大肠癌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在食品里加了大量的化学用品。又有的工厂在生产时大量排放废水废气,污染了环境,也威胁着我们的身体健康。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好自己饮食的健康和生活环境的绿色。一旦发现自己有了不适的症状,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推延,以免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审编医生
付伟肿瘤综合科 副主任护师 医院:枣庄市胸科医院

主治疾病:医学科普及临床麻醉,疼痛诊疗,麻醉和手术术前状态评...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