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腹股沟斜疝 > 腹股沟斜疝的鉴别
腹股沟斜疝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腹股沟斜疝如何鉴别诊断?

        中医诊断:

       1.辨明寒热虚实本病在临床上以虚证常见,但以外邪侵犯足厥阴肝致病者亦有之,故寒证、实证亦可见;临症时不可不察。寒者,以寒邪滞于肝脉,而致阴囊、睾丸疼痛畏寒为特征。虚者,因中气下陷而致倦怠,畏寒、面色萎黄为主证。实者,可见阴囊皮色青紫,触压痛等症,所以辨寒、热、虚、实是诊断本病的主要环节。

  2.辨腹痛狐疝常见腹痛,其它疾病亦可见腹痛症,两者不可混淆,主要从病理和病位上鉴别。狐疝腹痛是以阴囊、睾丸疼痛坠胀为主牵引而致的疼痛,病理变化和病位不在腹部,而在阴囊、睾丸,临证必须详察。

  (一)肝郁气滞

  1.临床表现:阴囊偏坠胀痛,阴囊内如有物状,时上时下,卧则入腹,立则下坠,连及少腹痛处不定,每因恼怒过度而加剧,胸闷,食少。苔白,脉弦。

  2.证候分析:肝主疏泄,其志为怒,其脉循阴器。情志不畅,气郁囊中或经脉失和,则可阴囊胀痛,连及少腹,痛处不定。气郁甚则痛加重;气机不畅,脾伤失运则食少。苔白、脉弦均为肝郁气滞之象。

  (二)中气下陷证

  1.临床表现:阴囊一侧时有肿胀,按之柔软,无压痛,不红不热,自觉重坠,时有少腹阴囊牵引痛,肿物卧则入腹,立则复出,用手按肿物,令病人咳嗽时有冲击感,伴有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纳差。舌质淡,苔薄白,脉虚缓无力

  2.证候分析:若先天禀赋不足,劳倦内伤,肝肾虚损及脾,中气不足,甚则下陷不举,固摄失司,可见阴囊肿物出入腹类狐状;全身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纳差,舌淡,脉虚缓,均系脾气虚之故。

  (三)寒湿凝滞证

  1.临床表现:阴囊肿痛,昼出夜缩,或时大时小,遇寒加剧,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紧。

  2.证候分析:寒湿凝于厥阴,经脉失和则阴囊肿痛,夜属阴、寒甚,寒性收引凝滞,昼属阳寒轻,故昼出夜缩,时大时小;遇寒则气滞越甚,故遇寒加剧,寒伤阳气,肌体失温,故畏寒喜暖、四肢不温;舌淡苔白、脉弦紧均为寒盛、疼痛之象。

       西医诊断标准:

       腹股沟斜疝诊断标准:

  1.腹股沟区发现可复性“梨状”或“蜡肠状”包块。

  2.包块从腹股沟管外环突出,可达阴囊内或大阴唇内,坠入阴囊的包块与精索并行。

  3.包块软,挤压时可还纳至腹腔,压迫内环可阻止包块出现,皮下环扩大,患者咳嗽时有冲击感。

  4.包块嵌顿时,除局部疼痛外,腹痛常伴有呕吐

  5.手术证实疝囊颈位于腹壁下动脉外侧。

      西医鉴别诊断:

      1.睾丸鞘膜积液:肿块透光试验阳性是本病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此外,肿块有一清楚界限,其上极不与外环处相接,完全位于阴囊内。肿块不能还纳,也无可复性病史。

  2.精索鞘膜积液:肿块位于腹股沟区睾丸上方,无回纳史,肿块较小,边缘清楚,有囊性感,牵拉睾丸时,可随之而上下移动。但无咳嗽冲击感,透光试验阳性。

  3.交通性鞘膜积液:肿块于每日起床或站立活动后缓慢出现逐渐增大,平卧和睡觉后逐渐缩小,挤压肿块体积也可缩小,透光试验阳性。

  4.睾丸下降不全:隐睾多位于腹股沟管内,肿块小,边缘清楚,用手挤压时有一种特殊的睾丸胀痛感,同时,患侧阴囊内摸不到睾丸。

  5.髂窝部寒性脓肿;肿块往往较大,位置多偏右腹股沟外侧,边缘不清楚,但质软而有波动感。腰椎或骶髂关节有结核病史。

     

腹股沟斜疝相关问答

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区别是什么 你好,根据你所描述情况,腹股沟斜疝与直疝的区别主要与部位不同,最好与当地医院建议上面诊结合并且明确诊治,平时要多元化饮食,忌食辛辣油腻等食物,根据个人体质增加营养,做好防护,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如何鉴别 最主要区别就是斜疝通过腹股沟管突出,呈梨形,容易嵌顿,常见于婴幼儿及中年。而直疝通过直疝三角突出,呈球形,不容易嵌顿,常见于老年人。再者就是疝囊颈的位置不同,一个在精索内侧,一个在外侧。都需要手术治疗。
腹股沟斜疝和直疝的鉴别诊断要点 腹股沟直疝和斜疝,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是可以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是患者的发病年龄,斜疝的患者,大多可以见于儿童以及青壮年,而直疝的患者,多见于老年人;其次是疝突出的途径,斜疝是经过腹股沟管突出来,可以进入阴囊。直疝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