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分泌性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项目介绍
分泌性中耳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项目介绍更新时间:2014-01-25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病例是数不胜数的,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患上分泌性中耳炎,当然也要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多种痛苦。临床上对疾病的确诊,都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和排查,对于该病,我们临床上的检查确诊方式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气耳镜检查或显微镜检查

鼓气耳镜检查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也是社区检查鼓膜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改变外耳道的气压,观察鼓膜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鼓膜动度减低,同时伴有鼓膜内陷、色泽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状改变为橘黄色或琥珀色,见到气液平面或气泡即可诊断。与普通耳镜相比较,鼓气耳镜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测听方法。由于鼓气耳镜对于2岁以下儿童的鼓膜和中耳情况判断困难,声导抗则提供了方便的测试。声导抗的鼓室压图可呈B型和C型。开始时咽鼓管功能不良或堵塞,中耳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鼓膜内陷,鼓室压峰压点向负压侧位移,以C型曲线多见。当病变逐渐进展,鼓膜更加内陷,出现鼓室积液,传音结构质量增加而使声导抗进一步增加,鼓室劲度加大,鼓膜和听骨链活动降低,峰压点就越偏向负值,当声顺减弱或无变化时则成为无峰的B型图。

一般认为,如鼓室导抗图为B型,结合临床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但是,新生儿和婴儿出生后外耳和中耳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如1岁以内婴儿外耳道大小和直径的增加,使其顺应性也发生变化,导致外耳道共振增益和共振频率发生改变;随着生后6个月内鼓膜到镫骨底板距离的增长,增加了中耳含气腔,扩大了中耳腔的容积,此时乳突气化也增加,中耳腔容积增加使鼓膜的顺应性和控制低频传导方面受到重要影响;此外,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间叶细胞逐渐消失(可持续到生后5个月),也使得中耳总质量减少;镫骨密度降低,质量减少;听骨链关节之间和镫骨底板附着到卵圆窗上的紧密程度也在改变,这些都减少了抵抗成分。因此,常规的226Hz探测音测试的鼓室图不能真实地反映6个月以内婴幼儿中耳有无病变和中耳功能。因此大于4个月患儿使用226HZ的探测音,小于4个月的患儿使用高频率的探测音(1000Hz)。这样可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3.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

在耳显微镜或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为一种有创性诊断方式,但鼓膜穿刺术是临床诊断中的金指标,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4.鼻咽部检查

成人患者,用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情况。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5.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

单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经过治疗无效,应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压迫咽鼓管。如鉴别诊断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者,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可了解中耳情况,将CT片调到软组织窗时可观察咽旁间隙有无占位。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

以上就是临床上检查和确诊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项目,通过以上的叙述,相信大家一定有所了解。一般临床通过以上一项或者几项的检查,就可以确诊是否患有中耳炎以及炎症的致病情况,以便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

审编医生
包德刚耳鼻咽喉头颈科 主治医师 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炎,中耳炎,鼻出血,...详情>

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问答

耳朵里像心跳一样而且跳的时候像有好多耳屎 病情分析:这种情况检查一下是否有耳屎,如果没有有可能是上火以后导致的,就医检查一下。指导意见:多喝开水,不要熬夜,不要吃辛辣食物,忌酒,如果不能恢复检查一下耳朵内是否有耳屎,查明原因药物治疗。
耳朵像进水一样!像有个膜罩着一样! 病情分析:您好,这个情况的话也是不排除和炎症有一定关系,如果不注意卫生,也是有可能会导致这样的情况,尽量还是能够去耳鼻喉科做一下相关检查,指导意见:平常的话,也是要做好个人卫生护理,注意好休息和饮食,这个期间的话还是不要...
精神恍惚,每天像做梦一样 病情分析:可能是学习上的压力过大,长时间用脑,身心处于疲劳状态,使你产生的身体上不适,如果不放心,建议你到医院接受检查,排除器质性病变引起的躯体不适,如有必要,及时接受正规的治疗。指导意见:在生活中,希望你放松心情,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