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分泌性中耳炎 >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项目介绍
分泌性中耳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项目介绍

更新时间:2014-01-25

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病例是数不胜数的,很多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患上分泌性中耳炎,当然也要承受着疾病带来的多种痛苦。临床上对疾病的确诊,都要经过详细的检查和排查,对于该病,我们临床上的检查确诊方式都有哪些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气耳镜检查或显微镜检查

鼓气耳镜检查方便易行,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诊断方法,也是社区检查鼓膜的首选方法。它可以改变外耳道的气压,观察鼓膜的活动情况。如发现鼓膜动度减低,同时伴有鼓膜内陷、色泽由正常的灰白色半透明状改变为橘黄色或琥珀色,见到气液平面或气泡即可诊断。与普通耳镜相比较,鼓气耳镜有着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2.声导抗测试

声导抗测试是反映中耳功能的快速、有效的客观测听方法。由于鼓气耳镜对于2岁以下儿童的鼓膜和中耳情况判断困难,声导抗则提供了方便的测试。声导抗的鼓室压图可呈B型和C型。开始时咽鼓管功能不良或堵塞,中耳气体被吸收形成负压,鼓膜内陷,鼓室压峰压点向负压侧位移,以C型曲线多见。当病变逐渐进展,鼓膜更加内陷,出现鼓室积液,传音结构质量增加而使声导抗进一步增加,鼓室劲度加大,鼓膜和听骨链活动降低,峰压点就越偏向负值,当声顺减弱或无变化时则成为无峰的B型图。

一般认为,如鼓室导抗图为B型,结合临床可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但是,新生儿和婴儿出生后外耳和中耳结构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如1岁以内婴儿外耳道大小和直径的增加,使其顺应性也发生变化,导致外耳道共振增益和共振频率发生改变;随着生后6个月内鼓膜到镫骨底板距离的增长,增加了中耳含气腔,扩大了中耳腔的容积,此时乳突气化也增加,中耳腔容积增加使鼓膜的顺应性和控制低频传导方面受到重要影响;此外,中耳腔中存在的羊水和间叶细胞逐渐消失(可持续到生后5个月),也使得中耳总质量减少;镫骨密度降低,质量减少;听骨链关节之间和镫骨底板附着到卵圆窗上的紧密程度也在改变,这些都减少了抵抗成分。因此,常规的226Hz探测音测试的鼓室图不能真实地反映6个月以内婴幼儿中耳有无病变和中耳功能。因此大于4个月患儿使用226HZ的探测音,小于4个月的患儿使用高频率的探测音(1000Hz)。这样可使检查结果更加准确。

 3.鼓膜穿刺或鼓膜切开术

在耳显微镜或内镜下,于鼓膜前下方进行穿刺或切开,若有浆液样或黏液样液体流出则可证实分泌性中耳炎的存在。其为一种有创性诊断方式,但鼓膜穿刺术是临床诊断中的金指标,不但可以明确诊断,同时可以达到治疗目的。

 4.鼻咽部检查

成人患者,用鼻内镜或多功能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鼻咽部及咽鼓管咽口情况。排除鼻咽部占位性病变。

 5.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

单侧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经过治疗无效,应警惕黏膜下型鼻咽癌累及咽旁间隙,压迫咽鼓管。如鉴别诊断需要,或需要排除鼻咽部和咽旁间隙占位者,颞骨高分辨率薄层CT可了解中耳情况,将CT片调到软组织窗时可观察咽旁间隙有无占位。必要时需进行增强扫描。

以上就是临床上检查和确诊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项目,通过以上的叙述,相信大家一定有所了解。一般临床通过以上一项或者几项的检查,就可以确诊是否患有中耳炎以及炎症的致病情况,以便做出更好的治疗方案和治疗方法。

审编医生
包德刚耳鼻咽喉头颈科 主治医师 医院:成都市第七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过敏性鼻炎,鼻中隔偏曲,扁桃体炎,中耳炎,鼻出血,...详情>

分泌性中耳炎相关问答

4岁儿童患分泌性中耳炎积液超过4个月 病情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因有:咽鼓管阻塞(咽鼓管是连同鼻咽部和中耳腔通道)、感染(感冒等)、免疫反应等。主要表现为耳痛、听力下降、耳闷、耳鸣(“噼啪”声)。指导意见:就诊当地耳鼻喉科,查体看看外耳道及鼓膜情况,基本...
医生我14年底得了分泌性中耳炎 鼻咽癌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早期症状如下:1、晨起第一口回吸痰带有血丝,即痰中带血丝;2、颈部淋巴结肿大,这种肿大的淋巴结往往没有疼痛,而且摸起来比较硬。
以前患过分泌性中耳炎 病情分析:你好,按照你说的情况一般大多数人陶耳朵都会出现耳朵里面嗡嗡的回音指导意见:建议你的症状不要紧的,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以后尽量不要刻意去掏耳朵,如果有不适的症状,最好让五官科医生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