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H7N9禽流感 > H7N9禽流感的检查
H7N9禽流感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H7N9禽流感的检查项目有哪些?

  检查项目:血常规、胸部透视、间接免疫荧光实验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3、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自2013年2月以来,上海市、安徽省、江苏省先后发生不明原因重症肺炎病例,其中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3例,2例死亡。3例均为散发病例,尚未发现3例病例间有流行病学关联。

  一、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 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多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三、临床表现

  (一)一般表现。

  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咯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二)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生化检查。多有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肌红蛋白可升高。

  3.病原学检测。

  (1)核酸检测。对患者呼吸道标本(如鼻咽分泌物、口腔含漱液、气管吸出物或呼吸道上皮细胞)采用real time PCR(或RT-PCR)检测到H7N9禽流感病毒核酸。

  (2)病毒分离。从患者呼吸道标本中分离H7N9禽流感病毒。

  (三)胸部影像学检查。发生肺炎的患者肺内出现片状影像。重症患者病变进展迅速,呈双肺多发磨玻璃影及肺实变影像,可合并少量胸腔积液。发生ARDS时,病变分布广泛。

  (四)预后。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预后差。影响预后的因素可能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合并症等。


H7N9禽流感相关问答

h7n9禽流感除了接触或者吃禽类会传染还 病情分析:你好,H7N9是禽流感病毒其中的一种,主要是禽类易感,再通过呼吸道、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染给人指导意见:建议:假如没有禽类的接触的话,考虑猪肉、鱼、蔬菜应该是问题不大,禽流感的传染源为携带病毒的家禽或者野生禽类
H7N9禽流感是怎么引起的 禽流感最近的几年,媒体报道较多的传染性疾病,在世界范围内都有传播病例,H7N9禽流感是一种特殊类型本病的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为家禽动物的感染,流感病毒在与人体接触后导致人群间的流行和传播。
H7N9禽流感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是首先应当进行隔离治疗,对一次病例病例和确诊病例尽早隔离,第二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缺氧程度,可可采取鼻导管经鼻高流量吸氧面罩及吸氧高热的患者应当进行物理降温和应用退热的药物,第三,抗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