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寒湿困脾 > 脾虚湿气重如何调理
寒湿困脾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脾虚湿气重如何调理更新时间:2017-06-25

有中医基础的朋友都知道“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协作完成食物的吸收、消化及营养的运输,但人们常因体质、外在环境、不良饮食、熬夜等习惯,让很多人伤了脾胃,只不过脾虚有重有轻,大多数人还不知道自己脾胃虚了。

脾胃虚不虚,从一个地方就能看出来——面部

面部鉴脾胃健康。

脾虚的人,面色一般都不正,比较常见的是发黄。为什么呢?

因为水谷入胃,全靠脾阳运化。《医原》上讲到:“脾有一分之阳,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阳,能消十分之水谷”,就是说脾一旦有毛病,身体就不能实现这种转化,人吃进去的饭、喝进去的水,不能正常运化,无法供给五脏六腑营养,结果是什么?人体的血液减少了,脸色就由白变黄了。

除此之外,面部还会有暗沉不明亮、不润泽、脸上肉松弛、长斑长粉刺痘痘等,基本上就能判断这个人脾虚了。

而且大多数脾虚是脾阳虚、有寒症,其实就是著名的「脾胃虚寒」(阳代表暖、热),所以会胃脘,一冷则痛,喜欢温暖和热食,吃了寒冷的食物就腹泻难受等。

脾喜燥恶湿,如果被湿邪所困,就会浑身乏力、精神倦怠、肠胃有腹胀积食、消瘦或虚胖、大便溏稀等。

脾虚湿气重,送你3句祛湿箴言

对于脾虚湿气重的朋友,向各位推荐三个比较可行又有效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养脾胃

上面我们讲到了脾胃虚寒,而这个要求我们保暖,由于脾胃靠近腹壁,没有肌肉、脂肪等物质在外围包裹,容易受“凉”,所以要注意保暖,避免吃冷食,早饭一定要吃。

推荐食物:

1、山药——补虚,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

2、红枣——滋养血脉,强健脾胃果。(注意:凡有痰湿、积滞、齿痛、虫病者,均不宜食枣)。

3、赤小豆——行血补血、健脾去湿、利水消肿之效。

5、薏仁——清热利湿,除风湿,利小便,健脾胃,强筋骨。(孕妇及津枯便秘者忌用;滑精、小便多者不宜食用)。

4、猴头菇——养胃健脾、补虚、抗癌、益肾精的功效。

5、鲫鱼——健脾利湿,和中开胃,活血通络、温中下气。

二、中药调理,祛内湿

沁元茶、怡清茶这两个方子分别是针对寒湿/痰湿体质和湿热体质根源祛除湿气的,老少皆宜,男女通用。

注意:再好的方子,如果平时不注意养护,也很难到达理想效果,加以调理,一般一个月就能看到明显效果。

三、保持干燥,防外湿

湿气重也与外湿有关,保持室内干燥,不要穿未干透的衣服、盖潮湿的被子,洗过头吹干后入睡,多通风,防止外湿入侵。尤其是居住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朋友们,由于气候环境因素,需注重健脾祛湿防湿。

审编医生
杜雨锡中医内科 主治医师 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

主治疾病:擅长治疗中医内科常见疾病,如原发性肺结核,大叶性肺...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