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临床需与链尾丝虫病,常现丝虫病,奥氏丝虫病相鉴别。
1.链尾丝虫病(DipetalonemiasisStreptocerca,A-cantho-CheilonemiasisStreptocerca)系由链尾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寄生于躯干皮肤所致的疾病,流行于西非和刚果盆地,借库蠓传播。链尾微丝蚴在皮肤中数量远较盘尾微丝蚴为少,其活动缓慢,无鞘,长宽为180~240×3μm,尾端钝圆卷曲如伞柄,尾核9~12个,排成一纵列,伸至尾端。临床表现为与盘尾丝虫相似的瘙痒性皮疹,诊断依赖皮肤活检寻找成虫和微丝蚴。链尾丝虫成虫和微丝蚴对乙胺嗪甚敏感,每日200mg,疗程2~3周即可获得治疗效果。服乙胺嗪后也可出现Mazzotti反应。
2.常现丝虫病(filariasis perstans)系由常现丝虫寄生于体腔(胸腔,腹腔和心包)、肠系膜、肾周围或腹膜后组织所致的寄生虫病。
3.奥氏丝虫病的传播媒介是库蠓,寄生部位在腹腔,无明显致病性,主要分布在中美和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