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淋巴水肿 > 淋巴水肿的检查项目
淋巴水肿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淋巴水肿的检查项目

更新时间:2013-05-06

去过医院治疗疾病的人都会知道,医生通常都会要求自己进行一些专业性的检查。而患者大多就是听医生的要求进行检查,但是患者对于这些检查的作用却毫无所知。其实有些检查是为了诊断患有的是什么疾病,有的检查是为了检测出疾病的严重程度,有的检查是为了检测出是否并发了其他疾病,而这些检查都是有目的性的,对疾病的治疗都是有所帮助的。那么淋巴水肿会要求进行什么检查呢?

淋巴水肿的检查

(一)诊断性穿刺组织液分析

皮下水肿组织液的分析,有助于疑难病例的鉴别诊断。淋巴水肿液蛋白含量通常很高,一般在1.0~5.5g/dl,而单纯静脉郁滞、心力衰竭低蛋白血症的水肿组织液蛋白含量在0.1~0.9g/dl。检查通常用于慢性粗大的肿胀肢体,只需注射器和细针即可操作,方法简单、方便。但不能了解淋巴管的病变部位及功能情况。是一粗略的诊断方法。

 (二)淋巴管造影

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剂,摄片显示淋巴系统形态学的一种检查方法,是淋巴水肿的特异辅助检查。

1.适应证

⑴鉴别淋巴水肿与静脉性水肿。

⑵鉴别原发性淋巴水肿与继发性淋巴水肿。

⑶拟行淋巴-静脉吻合术者。

2.淋巴管造影方法 目前大多采用直接淋巴管穿刺注射造影法。先在足背第1~4跖骨水平皮下注射伊文思兰.25~0.5ml3~5分钟后即可见蓝色细条状浅表淋巴管。局麻下切开皮肤分离浅表淋巴管,在其近、远端各绕过一根细丝线,暂时阻断近端,使淋巴液滞留,用27~30号针头穿刺淋巴管,然后注入1%普鲁卡因少许以证实确在腔内而且不漏,固定针头,通过塑料管与注射器连接,以0.1~0.2ml/分钟的均匀速度注射Ethiodol12ml(乙碘油)。注射2ml后在踝关节及盆腔摄片,鉴定造影剂有无外渗并摒除误注入静脉内。注射守毕拔出针头,结扎淋巴管以防淋巴漏,缝合皮肤。造影摄片包括:小腿前后位,大腿前后位,从腹股沟至第一腰椎的前后位、斜位或侧位。

3.淋巴管造影的异常表现

⑴原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瓣膜缺如或功能不全,淋巴管扩张迂曲。

⑵继发性淋巴水肿:淋巴管中段,远端淋巴管扩张、迂曲,数目增多且不规则。转移性淋巴结可见淋巴结内充盈缺损、边缘呈虫蚀状。

(三)同位素淋巴管造影

由于淋巴管X线造影不能提供淋巴系统功能的定量动力学资料,也不能提供来自不同肢体部位淋巴引流的简单情况,因此目前开展一种有价值的静态淋巴系统内烁造影(核素显象),将99m锝鍊硫化物胶物0.25ml(75MBq)注射到双足第二趾蹼皮下组织。用r照相机正对患者下腹部和腹股沟区,分别在1/2、 1、2和3小时作静态图象扫描,再分别计算髂腹股沟淋巴结摄取的同位素量。用同位素显象研究慢性淋巴水肿的淋巴功能,提示患肢淋巴回流的减少程度与淋巴水肿的严重程度相关。在严重淋巴水肿,同位素摄取率几乎为0,而在静脉静脉性水肿淋巴回流的吸收百分比显著增加。因此可用于淋巴性水肿与静脉水肿的鉴别,其诊断淋巴水肿的敏感度为97%,特异性为100%。与淋巴管X线造影术相比,核素显象操作简单,诊断明确。但它不能将淋巴管和淋巴结解剖定位。若考虑淋巴管手术则仍以淋巴管X线造影为佳。

此外,新近开展的血管无损伤检测技术也有助于静脉性水肿和淋巴性水肿的鉴别,作为门诊筛选检查方法,既简单双方便。

以上就是淋巴水肿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虽然此疾病不算是严重的疾病,但是任何疾病的治疗都需要经过发现-鉴别-检查-诊断-治疗这一过程,有时亦有可能是发现-鉴别-诊断-检查-治疗。因为无论患有的是什么疾病,疾病的治疗都必须是严谨的,即使是小病,如果没有严谨的治疗,也会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

审编医生
田硕泌尿外科 主治医师 医院: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男性生殖系统疾病,男性性功能障碍,男...详情>

淋巴水肿相关问答

术后淋巴水肿,用按摩机总是按不好 病情分析:你好!根据你说的病情分析,由于淋巴的恢复没有完全的情况指导意见:常用的促进淋巴恢复的药物,地奥司名片效果较好,大多连续用药一周就改善,如果是血管同样也有促进恢复的
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水肿有什么治疗 病情分析:女性,50岁。子宫内膜癌术后淋巴水肿,除了水肿外,目前还有其他异常症状吗?指导意见:子宫内膜癌手术后的淋巴水肿,目前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办法,你可以用一些中药利水的药物来试一试
淋巴水肿能治吗右腿复肿能帮帮我吗我这有一年多了 您好,根据您描述的情况来看,淋巴水肿恢复的比较慢,可以试一下弹力袜。建议不要吃辛辣刺激的食物,注意休息,不要熬夜,清淡饮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