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又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其特点为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巨核细胞增多,血小板更新率加速。临床上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多见于儿童,慢性型好发于青年女 ...... [全文阅读]
宜1.宜吃胶原蛋白含量丰富的食物; 2.宜吃含铁丰富的食物; 3.宜吃高蛋白质的食物。…[点击查看详情]
忌1.忌吃活血化瘀的食物; 2.忌吃刺激性的食物; 3.忌吃寒凉性的食物。…[点击查看详情]
(一)发病原因急性型多发生于病毒感染或上呼吸道感染的恢复期,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抗病毒抗体,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PAIgG)明显增高。慢性型发病前多无明显前驱感染史,目前认为发病是由于血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80%~...[详情]
1.急性型 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的病例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或血肿。皮肤瘀点多...[详情]
1.血小板计数 急性型常<20×109/L,慢性型多在(30~80)×109/L。由于血小板减少,故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除大量出血外,一般无明显贫血及白细胞减少。2.血小板形态及功能 外周血小板形态可有改...[详情]
由于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很多,慢性ITP须与其他原因引起的慢性血小板减少相鉴别,如肿瘤、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溃疡性结肠炎、Evans综合征等。后者一般有原发病或明显的致病因素,并有相应的临床和检验特点:1.系统性红斑狼疮血小...[详情]
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并发出血现象,ITP病发的可能性增大。急性型ITP起病急骤,可有发热、畏寒。机体突然出现广泛严重的皮肤瘀点瘀斑,甚至血尿、胃肠道出血和颅内出血。临床多为慢性型,约占80%,以反复鼻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多见。...[详情]
本病无特殊预防措施早发现早诊断是本病防治的关键,平时应注意:1、早睡早起,运动身体。睡眠不足会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亦易激动生火,招致外感内伤。2、保持心境平和。春季忌怒,处事勿过于急躁,要时常保持心境平和。3、戒烟、少喝酒及...[详情]
(一)治疗1.急性ITP 由于80%以上患者可自行恢复,故有人主张在急性感染后发病,出血轻微者可仔细观察。鉴于1%患儿可死于颅内出血,多数人推荐在血小板严重减少病例,于短期内给予泼尼松治疗,每天1~3mg/kg,可使血小板迅速上升。...[详情]
1.忌热性食物。羊肉、狗肉、鹿肉等热性食物能助阳而动血,会使血小板患者的出血加重,故不宜食之。 2.忌烧、烤、炙之品。烧烤炙之品外皮焦硬在食用过程中会因磨擦力大而导致粘膜出血,这类食品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肠道消化功能紊乱。 3...[详情]
“您好!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因免疫机制使血小板破坏增多的临床综合征,孕妇平时应该多吃一点含钙的食物。”[详细内容]
“你好,常见于儿童,占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病例的90%,男女发病率相近。起病前1~3周84%的病例有呼吸道感染或其他病毒感染史,因此秋冬季发病最多。起病急可有发热畏寒,突然发生广泛而严重的皮肤黏膜紫癜,甚至大片瘀斑或血肿皮肤瘀”[详细内容]
“你好,新生儿紫癜及(或)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18%~87%。发生率的高低与分娩时母亲的血小板数量有关。据文献报道,分娩时患者血小板计数大于100×10^9/L者,其新生儿发生紫癜及(或)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为35%;若血小”[详细内容]
“你好,:预防感冒,密切观察紫斑的变化,如密度、颜色、大小等,注意体温、神志及出血情况,有助于了解疾病的预后和转归,从而予以及时的处理。”[详细内容]
“你好,慢性ITP经激素和脾切除后无效或不宜用激素和(或)脾切除者,可考虑用免疫抑制剂主要有长春新碱、硫唑嘌呤和环磷酰胺等。原则上孕期不用,因此类药物有毒性和致畸作用。”[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