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伤寒与副伤寒 > 伤寒与副伤寒的病因
伤寒与副伤寒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伤寒与副伤寒是怎么引起的?

   伤寒,副伤寒是由伤寒和副伤寒杆菌甲,乙,丙引起的急性消化道传染病,可因水源和食物污染发生爆发流行,本病分布我国各地,常年散发,以夏秋季最多,发病以儿童,青壮年较多。

  本病的病原是伤寒杆菌,属沙门菌属D族(组),革兰染色阴性,呈短杆状,长1~3.5μm,宽0.5~0.8μm,周有鞭毛,能活动,不产生芽胞,无荚膜,在普通培养基上能生长,在含有胆汁的培养基中生长较好。

  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一般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能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持续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经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在3%石炭酸中5分钟即被杀死,消毒饮水余氯达0.2~0.4mg/L可迅速致死。

  伤寒杆菌只感染人类,在自然条件下不感染动物,此菌在菌体裂解时可释放强烈的内毒素,对本病的发生和发展起着较重要的作用,以少量内毒素注射于人或家兔静脉内,可引起寒战发热,不适和白细胞减少,这些现象和伤寒病人的表现极相类似,伤寒杆菌的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Vi”)抗原均能产生相应的抗体,但这些并非保护性抗体,由于“O”及“H”抗原性较强,故常用于血清凝集试验(肥达反应)以辅助临床诊断,亦可用以制做伤寒菌苗供预防接种,“Vi”抗原见于新分离(特别是从病人血液分离)的菌株,能干扰血清中的杀菌效能和吞噬功能,是决定伤寒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但抗原性不强,所产生的“Vi”抗体的凝集效价一般较低且为时甚短;当病原菌从人体中清除后,“Vi”抗体滴度迅速下降,“Vi”抗体的检出虽对本病的诊断无多大帮助,但却有助于发现带菌者,含有“Vi”抗原的伤寒杆菌可被特异的噬菌体裂解,利用“Vi”Ⅱ型噬菌体可将伤寒杆菌分为约100个噬菌体型,对追踪传染源有帮助。

伤寒与副伤寒相关问答

请问医生:这是伤寒或是副伤寒吗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根据您的描述。建议您最好去医生找内科医生看看,根据你的检查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给予对症用药治疗。 提问人的追问 2018-12-17 23:53:43我传的两张单子你们没看到吗...
伤寒01:40,H1:80,副伤寒A1:20 病情分析:伤寒的诊断标准是:O大于1:80,H大于1:160,目前你小孩的值是伤寒01:40,H1:80,在正常范围内。指导意见:副伤寒的诊断标准与伤寒诊断标准相似,三种副伤寒的抗原比值都在正常范围内,目前依靠这个是无法...
沙门氏菌副伤寒属E1群 病情分析:沙门氏菌伤寒,这个也是要看具体的指标的,轻度偏高不需要治疗的指导意见:这个如果是中度高,或者是合并有临床症状的话,这个是需要是去医院看消化内科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