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五硬 > 五硬的治疗
五硬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五硬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五硬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本病治疗的总原则:以益气温阳,活血通络为主。

  儿童五硬辨证论治

  阳气虚衰

  【证见】 体温不升,面色灰暗,僵卧少动,昏昏多睡,气息微弱,肌肤发冷发硬,苍白肿亮,按之凹陷,硬肿范围较广,唇舌俱淡。

  【治法】 益气温阳。

  【方药】

  1.主方参附汤(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加减

  处方:人参3克(另煎),熟附子3克(久煎),黄芪6克,茯苓6克,桂枝3克,干姜3克,丹参6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水肿甚者,加大腹皮6克、木通3克。气息微弱,脉律不整者,加麦冬6克、五味子6克。

  2.中成药

  (1)四逆汤,口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2)生脉饮,口服,每次5毫升,每日3次。

  (3)参茸片,口服,每次l~2片,每日2次。

  3.单方验方加味真武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熟附子、茯苓、白术各4克,肉桂3克,白芍2克,生姜1片。浓煎,分多次服,每日l剂。

  寒凝血涩

  【证见】 全身欠温,四肢发凉,硬肿范围较少,多见于面颊、臀、小腿等处,皮肤色暗发紫,或红肿如冻伤,面色晦暗,唇舌暗红。

  【治法】 温经通络。

  【方药】

  1.主方当归四逆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减

  处方:当归6克,赤芍6克,细辛1.5克,桂枝3克,木通3克,桃仁3克,红花3克,人参3克(另煎),川芎3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1剂。

  水肿者,加茯苓6克。呕吐者,加法半夏6克、陈皮3克。

  2.中成药

  (1)复方丹参片,口服,每次1片,每日3次。

  (2)复方丹参注射液,每次4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

  3.单方验方

  (1)温阳益气汤(赖天松等《临床方剂手册》)

  处方:黄芪10克,红参、鹿角片、羌活、桂枝、当归、炙甘草各5克,麻黄3克,细辛2克。浓煎,分多次服,每日1剂。

  (2)新生儿硬肿症方(田风鸣验方)

  处方:红花、丹参、川芎、赤芍、威灵仙、荆芥、防风、茯苓、大腹皮、地骨皮、枸杞子、山茱萸各5克,甘草3克。浓煎分服,每日1剂。

  儿童五硬其他疗法

  1.外治法

  (1)复温是治疗本病的重要措施之一。可用热水袋等置于包被内温暖,或由人贴肉抱儿于怀,卧于棉被中,使患儿体温逐渐上升。有条件者可用暖箱,自26℃开始,每小时上升1CC为宜,4―6小时逐渐升至30~32~C,不宜升温过快,以免引起突然死亡。

  (2)取韭菜150克,切成约3厘米长短,加少量水煮熟,然后加适量白酒,候温,用纱布蘸汁擦硬肿处,每日2次。

  (3)取当归、川芎、红花、赤芍、透骨草各15克,川乌、草乌、乳香、没药各7.5克,丁香9克,肉桂6克,共研末,加羊毛脂100克、凡士林900克,拌匀,涂于纱布上,再用热水袋加温后敷于患部,每日换药1次。

  2.针灸疗法

  温灸关元、气海、足三里,或艾条配生姜片温灸患部。

五硬相关问答

五硬的症状是什么 五硬常发生在寒冷季节,婴儿出生后周左右,多见于早产儿及体弱儿,有明显受冻史或伴有感染病史。患儿局部皮肤和皮下脂肪僵硬发凉,伴有水肿,不能用手捏起。体温不升,反应低下,不吃、不哭,气息微弱。严重者面颊、胸腹或全身肌肤僵硬、...
五硬会引发什么病情的? 我又会引起什么病,求你说的我又是南物业,首先我告诉你在别说我了,哪怕就是出现一点点的身体异常状况,他都会引起小毛病,就会引起大毛病的,不管出现什么症状都要去看的
孩子五迟五软五硬怎么引起的 这种情况一般都是从中医上来讲,如果孩子出现一些皮肤红肿,那可能就是新生儿硬肿症,如果是轻度的,那就给孩子采取一些注意保养,必要的时候,可以在保温箱中对症治疗,或者是采取一些活血化瘀等对症治疗的方法。必要的时候,那就给宝宝...

相关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