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翼状胬肉是由于结膜受到慢性刺激而引起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形似昆虫翅膀而得名。在翼状胬肉进行性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时影响视力及眼球运动,影响美观时可手术治疗。以往的手术方式有单纯胬肉切除、胬肉转移术、胬肉切除并结膜移植、角结膜瓣移植等,手术多种多样但没有一种手术方法明显优于其他方法,难点是无法使角巩膜表面光整平滑并尽快上皮修复。胬肉复发率约20~30%,再次手术较困难,所以应当争取手术一次成功。
适应证
翼状胬肉切除术适用于:
1.进行性翼状胬肉
2.胬肉遮盖部分或全部瞳孔而影响视力者。
3.翼状胬肉影响眼球运动者。
5.翼状胬肉有碍美观者。
禁忌症
1.慢性结膜炎有黏液分泌物,活动性沙眼病变、慢性泪囊炎及内翻倒睫者,均应先治疗,待彻底治愈后3个月方可行胬肉手术。
2.近期有药物或其他过敏史者暂勿手术。应查过敏原因,进行脱敏治疗,恢复正常状态后方可手术。
3.复发性翼状胬肉,严忌一复发就重做手术,有的甚至一年内竟做了3~5次手术之多,终至睑球粘连。因此必须等术后复发反应完全静止后6个月才可再手术。
术前准备
1.详细了解病人的全身状况,有高血压、糖尿病者应先内科治疗,病情稳定后再考虑胬肉手术;大便有寄生虫卵宜先驱虫治疗。
2.详查眼局部,确定无禁忌证。结膜充血明显者应先使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皮质类固醇眼液进行治疗,待充血消退或明显减轻后再施行手术。
3.术前1周用抗生素点眼。
麻醉和体位
1.针麻 术眼侧太冲穴、光明穴,双手合谷穴。术后组织充血、水肿反应轻。
2.局部麻醉 表面麻醉及结膜下浸润麻醉。用0.5%的地卡因作结膜和角膜的表面麻醉。用含有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作结膜下浸润麻醉。
手术步骤
1.开睑器撑开眼睑。
2.用有齿镊子夹住胬肉头部,从其边缘外0.5mm处作浅层角膜切开,仔细将胬肉组织与角膜组织分离到角膜缘
3.剪开胬肉体两侧球结膜,分离角巩膜缘处的粘连,钝性分离巩膜上组织。
4.分离结膜下胬肉组织的体直达半月皱襞。切除已分离的所有胬肉组织。
5.巩膜面进行止血后,对其表面进行仔细刮切,务必使巩膜表面光滑平整。然后将切除后的结膜缘间断缝合于角巩膜缘外约2~4mm的巩膜面,使部分巩膜面暴露。
6.结膜囊涂抗生素眼膏,包术眼。
术中注意事项及并发症处理
1.在切开和分离角膜面的胬肉组织时,一定要彻底干净;剥离胬肉组织后的角膜表面要干净、平整,不能残留任何血管纤维增生性组织,不能留有粗糙的小凹面。这是防止复发的有效措施。清除角膜表面残留组织时一定要限于角膜的表层或极浅层,尽量减少对角膜实质层的损伤,否则术后可能会因角膜瘢痕的形成而使角膜发生变形,出现散光,给患者增加不必要的痛苦。
2.从角膜表面剥离胬肉组织时不能太深,不能进入角膜深层,更不能穿通角膜。如果术中发现角膜创面有房水流出,说明已有角膜穿通,应立即停止剥离,并仔细检查角膜创面,找到穿通处并在显微镜下作严密的缝合,同时按眼球穿通伤进行处理。
3.在分离内眦部的翼状胬肉至半月皱襞时,要注意区分内直肌腱及与巩膜的附着处,在切除胬肉组织时,应注意保护内直肌,切勿损伤内直肌,更不能切断内直肌。为防止在切除胬肉时误伤内直肌,在切除胬肉前用镊子夹住待切除部分不要立即剪断,应嘱患者向左右方向注视以转动眼球,则可判明镊子所夹组织中是否带有内直肌组织。如果在切除胬肉组织后发现内直肌已被剪断,则应立即探查断端,寻找到已被切断的内直肌断端,与原附着点进行复位缝合。
术后处理
1.术后应每日换药,同时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眼药,可以减少复发。
2.术后5~7天拆除缝线。拆线后继续局部滴用抗生素滴眼液和糖皮质激素类滴眼液2~3周。
3.为了防止术后复发,可选用以下措施。
⑴线放射治疗:应用剂量应当适宜,不能太大。
⑵术后1周内每天滴用1%醋酸泼尼松龙每3小时1次,每次1滴;同时配以妥布霉素滴眼剂或庆大霉素滴眼剂,次数相同。5天后可减少滴药次数,直至停药。
⑶可用0.1mg/ml丝裂霉素的滴眼剂在术后5天内每天滴眼2次,每次1滴。
注意术后发生感染性角膜炎,这是最严重的术后并发症。术前应对每一例患者都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和术前准备,必要时术前进行结膜囊细菌培养。对有慢性泪囊炎或有结膜炎的患者,应进行彻底治疗后再施行翼状胬肉后。一旦发生细菌性角膜炎,则应尽早发现,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