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症状频道>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
持续性大量白蛋白尿

“肾变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简称肾综,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肾小球基膜通透性增加伴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等肾小球病变为主的一组综合征。临床具有四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超过3.5g/d,可有脂质尿;②低白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小于30g/L;③高脂血症;④水肿。其中前两项为必备的条件,大量蛋白尿为本病的最基本特征。在严重低白蛋白血症时,尿蛋白排出量常减少,可能达不到上述标准,诊断时需注意。... [全文阅读]

症状概况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病因分类  (一)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按国内临床分型: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普通型、高血压型、肾病综合征型、慢性肾炎急性发作型)、肾小球肾病。以上各型均可以肾病综合征的形式出现。病理学上分:微小病变型、局灶性肾小球硬化、膜型。膜增殖型、半月体型、系膜增殖型。根据第二届全国肾脏病会议讨论意见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分为Ⅰ型和Ⅱ型,前者无持续性高血压,离心尿红细胞<10个/高倍视野,无持续性肾功能损害,高度选择性蛋白尿,即尿中蛋白绝大部分是清蛋白,对激素治疗反应敏感,预后比较好;后者常有高血压,血尿,肾功能不全,蛋白尿为非选择性蛋白尿,尿中FDP及C3阳性,糖皮质激素治疗部分有 查看详细内容>>
  实验室检查:  1.尿常规:单纯性肾病,尿蛋白24h定量超过0.1g/kg,偶有短暂性少量红细胞。肾炎性肾病除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外,还可见镜下或肉眼血尿。  2.血生化测定:表现为低蛋白血症(血清白蛋白<30g/L,婴儿<25g/L),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倒置,血清蛋白电泳显示球蛋白增高;血胆固醇显著增高(儿童>5.7mmol/L,婴儿>5.1mmol/L)。  3.肾功能测定:少尿期可有暂时性轻度氮质血症,单纯性肾病肾功能多正常。如果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出现血肌酐和尿素氮的升高,则提示肾炎性肾病。  4.血清补体测定:有助于区别单纯性肾病与肾炎性肾病,前者血 查看详细内容>>
  应与下面的症状相鉴别诊断:  1.双肾弥漫性病变:双肾弥漫性病变是有各种肾病引起的肾脏损害的一种表现。  2.肾缺血:肾缺血是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之一。高渗性导致肾缺血、缺氧因一般造影剂均为高渗性,浓度在1400~1800mOsm/L,其含碘量高达37%,当高渗性的造影剂到达肾脏后,一方面可引起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导致肾缺血。  3.肾间质水肿:肾间质是指肾内的结缔组织、神经、血管和淋巴管等,分布在肾单位及集合小管之间。过多的体液在组织间隙或体腔中积聚称为水肿。肾间质水肿是指在肾间质中积聚了过多的体液。  4.肾后性肾衰:肾后性肾衰的主要原因是尿路梗阻和尿液返流等。  急性肾衰(AR 查看详细内容>>
  (1)应根据引起蛋白尿的肾病种类及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标准的蛋白质饮食。慢性肾功能不全者,一般可按正常需要量供给,成人每天为0.8~1.0g/kg。应选择生理价值高的蛋白质,如蛋类、乳类、鱼类、瘦肉类等。对于无肾功能损害的肾病综合征者,可供给高蛋白质饮食,蛋白质成人每天为1.5~2.0g/kg,并供给优质蛋白质,血浆尿素氮增高者,一般以服用低蛋白质饮食为宜。  (2)肾病综合征等,尿中除丢失大量蛋白质外,还同时丢失与蛋白质结合钙、镁、锌等矿物质,宜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补充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及其制品、虾皮、芝麻酱、海带、鱼类及绿色蔬菜等。含镁丰富的食物,如小米、小麦、大麦、肉类和动物内 查看详细内容>>
  预防:本病发病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预防要从自身健康着手,注意合理饮食,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接触有毒物质、有害药物及化学物品,以减少其对肌体的损害,并应积极预防感染和各种疾病发生。影响肾综病疗效和长期预后的重要因素是肾病综合征的并发症,应积极预防和治疗。  肾病综合症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粘膜水肿及腹水,影响消化吸收。宜进易消化、清淡、半流质饮食。肾病时尿蛋白大量丢失,体内处于低蛋白状态,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之前,主张高蛋白饮食(1.2~1.5克/kg.d),企图缓解低蛋白血症及随之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但动物实验及人类肾脏病观察均证实:高蛋白饮食,虽然肝脏合成白蛋白增加,但尿蛋白排出量也增加 查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