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有问必答>症状频道>结节状红斑
结节状红斑

结节性红斑是一种好发于青年女性的疼痛病,结节性血管炎综合征,累及真皮血管和脂膜组织的反应性炎性疾病,常位小腿胫前部皮肤呈红色或紫红色类性结节改变,其性质为非化脓性结节性红斑性皮肤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瓜藤缠相似。一般认为与感染,尤其是链球菌感染和药物反应有关。... [全文阅读]

症状概况
病因 检查 诊断鉴别 预防治疗 缓解方法
  链球菌感染 (35%):  某些患者可发生在上呼吸道感染,咽峡炎和急性扁桃体炎之后,国内2组报道,伴有风湿样关节痛者占68.2%,扁桃体炎者25.6%,而其他报告的发生率则很低,这说明本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但又不是唯一的致病因素。  结核菌感染(25%):  自1872年Uffelmana提出本病与结核菌感染有关之后,逐渐受到人们的注意,越来越多的证据说明本病与结核感染有密切关系,国内统计同时合并结核菌感染,或有陈旧性结核病灶,或结素试验阳性者,占60%以上,认为本病是机体对结核菌或其毒素的过敏现象。  其他原因 (10%):  某些药物尤其是溴剂和磺胺药,是本病最常见的致病原因,其他如球 查看详细内容>>
  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轻度升高,但在初期,伴有高热,扁桃体炎或咽炎时,白细胞计数及嗜中性粒细胞计数可明显增高,类风湿因子亦可为阳性,有人测定患者血清 P2微球蛋白增高。  1.血常规及血沉 一般无贫血,有时白细胞升高,2/3的患者血沉增快。  2.免疫学检查 在伴有结核时,结核菌素试验可阳性。  X线检查:原发病为肺结核时,常可发现肺门淋巴结肿大,文献报道发生在16~30岁的青年女性,有结节性红斑,X线显示有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者,称为Buner综合征,并认为这些患者肺门淋巴结肿大,实际上是全身性结节性红斑的一种表现。 查看详细内容>>
  诊断  有典型皮肤损害,并发生在青年女性,双侧胫骨前区突然出现结节性红斑,持续1~3周,随后消退,不留任何痕迹,根据上述情况一般可以确诊为本病。  中医病机和辩证:中医认为是有蕴湿,郁久化热,湿热蕴结于血脉肌肤,致使经络阻隔,气血凝滞而发病,或因脾虚蕴湿不化,兼感寒邪,寒湿凝结阻滞血脉而致。  中医辩证分型:  1.湿热型 主证:起病急骤,有头痛,咽痛,关节痛或体温增高,皮损灼热,红肿,同时伴有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舌质微红,舌苔白或腻,脉滑微数。  辩证:湿热蕴结,气血瘀滞。  2.湿寒型 主证:关节疼,遇寒加重,肢冷,皮肤损害颜色较暗红,此起彼落,反复缠绵不愈,口不渴,大便不干或有溏泻 查看详细内容>>
  辨证分型治疗  (一)治疗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受寒及劳累。  2.全身治疗  (1)寻找病因,予以相应治疗。  (2)疼痛较著者,可口服止痛药,及非激素类消炎药,如吲哚美辛(消炎痛)每次25mg,每天3次;布洛芬每次200mg,每天3 次。有明显感染者,给抗生素。严重者,给皮质类固醇激素,如泼尼松(强地松)30~40mg/d ,或倍他米松/二丙酸倍他米松(得宝松)lml肌注,3周1次,可迅速控制病情。另外,可用10%碘化钾合剂 10ml,每天3次,服2~4周。本法安全有效,但应注意长期应用可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病情顽固者,可应用羟氮喹200mg,每天2次;氨苯 查看详细内容>>
  应注意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寻找病因,积极祛除病因:避免劳累及过度紧张;忌食辛辣厚味,血腥发物等;切不可滥用药物,最好选中药治疗,既可获得良好疗效,又能避免毒副作用;尤其反复发作的患者,更应坚持服用中药,平时应注意避风寒,潮湿;冬季发作者应注意保暖;减少行走,尤其不宜久行,久立。  若病因明确应去除病因,如有扁桃体炎和上呼吸道感染时,应给予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如能找到其他诱因,应一并去除,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 查看详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