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输血后肝炎 > 输血后肝炎的病因
输血后肝炎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输血后肝炎是怎么引起的?

  一、 输血后乙肝

  HBsAg是乙肝病毒最常见、最重要的标志,检测HBsAg是我国献血者筛查的常规项目之一。目前采用EIA法通过筛查献血者HBsAg,大大降低了输血后乙肝的发生,但仍不可能完全防止。原因:1、急性肝炎处于潜伏期HBsAg未出现或浓度低;2、慢性肝炎携带者HBsAg可能低于检测水平;3、HBV的基因突变;4、检测技术性错误;5、非输血途径传播;6、传染性强,0.00004ml含有HBV的血液足以使人发生感染。

  输入hbv(+)血液是否感染,取决于感染的病毒量和受血者的免疫水平。有人在80年代的一次调查中发现:hbsag(+) 的受血者hbv感染率50.0%,只有1例发生输血后肝炎,并且是暴发性肝炎;接受抗hbc(+)供血21.4%和接受hbsas(—)/抗hbc(—) 供血5.9%的受血者发生了感染,都是一过性无症状感染,无显性肝炎。可能hbsag(-)血液的病毒含量低,实际上这样的传播很少在临床检出。

  显性的输血后乙型肝炎多呈急性。因输血感染的病毒量大,不少输血后肝炎呈暴发性经过;暴发性乙型肝炎中约有1/4由于输血,其中45%-60%由hbv引起。

  二、输血后丙肝

  1989年9月在日本东京举行的国际非甲非乙型肝炎学术会议上,正式将NANBH分为HC和HE。据报道,PTH中90%是HC,其中50%-60%PTH-C可发展为慢性肝炎,在慢性肝炎中,有20%发展为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美国早期研究资料PTH-C发生率21%,现在降到1%-4%。我国正常人群中抗HCV阳性率1.35%,个体供血者13.6%ぁK孀畔籽法的颁布实施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血液质量从血源方面得到保障,血液安全性得到很大提高。而各地的献血者阳性率报道也不一致。

  临床表现急性HCV感染者的潜伏期为2-26周,平均7-4周,约40%せ颊呶茨芊⑾置魅返拇播途径ㄆ淝狈期难以确定。40%-75%是无症状的,只有发现ALT升高,以及血清学检测HCV RNA才会被偶然发现。如果有症状,一般较轻。对丙型肝炎自然病程的研究表明有大约50%(30%-60%)的急性HCV感染者将演变为病毒的持续携带态。由于其存在病毒血症因而可成为重要的传染源。慢性丙型肝炎包括慢性迁延性肝炎和慢性活动性肝炎,可由急性肝炎演变而,也可隐匿发病。与乙型肝炎相比,丙型肝炎具有更强的慢性化倾向,约有20%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将在20-30年内发展为肝硬变,这些患者在未来10年内可发展为肝癌。重型肝炎发生率和病死率均较乙型肝少。

  三、输血后庚肝

  庚型肝炎病毒是利用现代分子病毒学技术,从肝炎病人分离的2株疑似肝炎病毒,分别称为GBV-C型和HGV,序列分析表明,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同源性分别为85%和95%因此GBV-C和HGV为同一病毒不同分离株,与HCV具有相似的结构基因。

  传播途径已被证实可以通过输血传播,易感者包括接受血液透析者以及接触血源的医务人员;此外,静脉注射毒品是另一重要途径。静脉注射毒品的患者中,血清庚型肝炎病毒RNA检出率达11.6%;怀孕妇女感染了庚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率最高可达33%;由此可见,庚型肝炎的预防重点是把好输血关;早期检测,早期防治。

输血后肝炎相关问答

输血后肝炎是怎么回事 你好,输血后肝炎一般是指由于输入了含有肝炎病毒的血液或者血液制品,而引起的肝脏的损害,主要包括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两大类,这两者的传播途径主要都是通过血液传播的。
慢性肝炎病因 慢性肝炎的病因,主要的是包括病毒性的肝炎,酒精性的肝炎,自身免疫性的肝炎,药物性的肝炎等。主要的是通过抽血化验来确定是什么原因引起来的慢性肝炎。
什么是输血后肝炎? 输血后肝炎,指的是通过输血感染的肝炎,二三十年前丙肝就是通过输血感染的。不过现在输血前都是会系统检查丙肝,乙肝,艾滋病,梅毒等等,输血感染肝炎可能性基本上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