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病原菌是鲍特菌属(Bordetella)中的百日咳鲍特菌(B.pertussis),常称百日咳杆菌,已知鲍特菌属有四种杆菌,除百日咳鲍特菌外还有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bronchiseptica)和鸟型鲍特菌(B.avium),鸟型鲍特菌一般不引起人类致病,仅引起鸟类感染,百日咳杆菌长约1.0~1.5μm,宽约0.3~0.5μm,有荚膜,不能运动,革兰染色阴性,需氧,无芽孢,无鞭毛,用甲苯胺蓝染色两端着色较深,细菌培养需要大量(15%~25%)鲜血才能繁殖良好,故常以鲍-金(Border-Gengous)培养基(即血液,甘油,马铃薯)分离菌落,百日咳杆菌生长缓慢,在35~37℃潮湿的环境中3~7天后,一种细小的,不透明的菌落生长,初次菌落隆起而光滑,为光滑(S)型,又称I相细菌,形态高低一致,有荚膜和较强的毒力及抗原性,致病力强,如将分离菌落在普通培养基中继续培养,菌落由光滑型变为粗糙(R)型,称Ⅳ相细菌,无荚膜,毒力及抗原性丢失,并失去致病力,Ⅱ相,Ⅲ相为中间过渡型,百日咳杆菌能产生许多毒性因子。
百日咳的流行病学资料:
1、传染源: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染。人群对百日咳具有普遍易感性,但以婴幼儿为最强。非典型或轻型患者在本病的流行中起着更重要的作用。从潜伏期末1~2天,至发病后6周内都有传染性,以病初1~3周为最强。少见带菌者。
百日咳杆菌为革兰氏阴性短小杆菌,必须在特殊含鲜血的培养基上才能生长。本菌含内毒素及外毒素,本菌离开人体后生存不久,对紫外线抵抗力较弱,经阳光直接照射1小时或加热至50~60℃经10~15分钟、干燥数小时均可灭活。也能被一般常用的化学消毒剂迅速灭活。副百日咳杆菌也为包特菌属,形态和百日咳菌属一致,但抗原性不同,二者无交叉免疫。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通过飞沫传染。
2、传播途径 咳嗽时病原菌随飞沫传播,易感者吸人带菌的飞沫而被感染,由于该菌在体外生存力弱,间接传播可能性小。
3、易感人群:人群对百日咳普遍易感,新生儿也不例外,因自胎盘传人的母体抗百日咳抗体,为非保护性抗体,不能保护新生儿。无论菌苗全程免疫者或自然感染者,均不能提供终生免疫。这是由于百日咳发病率较低,接触百日咳杆菌机会少,免疫力不强,因此均可再次感染。
4、发病情况:一般为散发性,儿童集体机构可发生流行。自菌苗接种后发病率明显下降,有些国家中断菌苗接种则发病率上升,发展中国家发病率较高。我国百日咳发病率也有明显下降,接种菌苗后一般可获数年免疫力。据统计,接种超过12年者,百日咳发病率可达50%,因此百日咳的发病率可向大儿童及成年人转移。
5、流行特征:本病分布遍及全世界,多见于寒带及温带,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高发。平常为散发,在幼儿园等集体机构、居住条件差的地区可发生局部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