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腺癌如何预防?
宫颈腺癌应该如何预防?
宫颈恶变 盯上年轻女性
由于环境污染加上生活中的不良卫生习惯,使原本多发于50岁左右的女性
宫颈癌,如今也盯上了年轻女性。 和其他
肿瘤一样,综合近年来各个地区的发病情况,宫颈癌患病已有明显的年轻化的趋势,最早期的医学教科书上记载宫颈癌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以40岁到50岁为最多,但是最近许多医院的资料表明宫颈癌住院病人中以26至35岁已婚女性年龄群最多见。武警医院最近几年资料也表明,宫颈癌住院病人高发年龄群也在30~40岁左右,最年轻的患者为25岁。
积极预防 减少危害
迄今为止,宫颈癌的病因尚无定论。多数专家认为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其发病与早婚、早育、多产、
宫颈糜烂、性交过频、包皮垢及性激素失调等因素有关。
假如女性朋友出现以下症状就需注意:
阴道流血:年轻患者常主诉接触性出血,发生在性生活后或
妇科检查后。
白带增多:白带呈白色、淡黄、血性或脓血性等,稀薄似水样或米泔水样,腥臭。 预后
宫颈腺癌的预后较差。
1.宫颈浸润腺癌 预后较浸润鳞癌差,多发生盆腔
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转移。可能与肿瘤向内生长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时肿瘤较大,及肿瘤颈管内生长使之较早扩散到宫旁等有关。Eifel报道宫颈腺癌的远处转移率为46%,而鳞癌为12.5%。Kjorstad报道宫颈腺癌的5年生存率为51%,鳞癌为68%(P<0.005)。章文华等报道腺癌的总生存率为45%,鳞癌为60.7%。在一项大样本报道中,宫颈腺癌的实际5年生存率分别为:Ⅰ期60%,Ⅱ期47%,Ⅲ期8%。
(1)临床期别:随临床期别增加其5年生存率递减。Berek报道Ⅰ期82.9%、Ⅱ期42.9%,曹斌融等报道Ⅰ期85.1%、Ⅱ期60.6%,章文华等报道Ⅰb期77.8%、Ⅱ期52.5%、Ⅲ期27.5%。
(2)组织学类型:组织学类型与预后有关,一般来说子宫内膜样腺癌预后较好,腺鳞癌、透明细胞癌及微偏腺癌预后差,有腺腔或乳头结构及不含黏液的腺癌较实质和黏液型预后好,纯腺癌较混合型预后好。
(3)细胞分化程度:分化程度影响预后。Fu报道分化好的和分化差的宫颈腺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30%。Hurt(1997)报道Ⅰ、Ⅱ、Ⅲ级颈管内膜腺癌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0%、25%和11.1%。
(4)病灶大小:随肿瘤大小增加其5年生存率递减。Gragsbe、Rutledge、Hurt等均指出,大块肿瘤治疗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率较高。Kilgore认为病灶直径<3cm和≥3cm者,5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Berek等报道,病灶<2cm 5="" 96="" 7="" 2="" 4cm="" 80="" 4="" 5cm="" 50="">5cm者无1例存活,且病灶>3cm者,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高达50%。
(5)淋巴转移:宫颈腺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较高,随临床期别、病灶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肿瘤浸润深度增加,淋巴转移率增加。Fu报道Ⅰ、Ⅱ期盆腔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转移率分别为15%和40%。Fu、Reagan报道病灶直径<2cm 15="" 1="" 2="" 4cm="" 5="" 30="" 16="" 7="">4cm组5/6例(83.3%)发生淋巴转移。Berek报道分化为Ⅰ级、Ⅱ级及Ⅲ级的腺癌,淋巴转移率分别为5.3%、11.1%和50.0%。他还报道浸润<2mm 1="" 2="" 4mm="" 2="" 18="" 11="" 1="" 6="" 10mm="" 2="" 7="" 28="" 6="">10mm组4/7例(57.1%)发生淋巴转移。有淋巴转移者预后极差。
(6)脉管内浸润:Saigo等报道脉管内浸润与预后有关。
(7)肿瘤浸润深度:随肿瘤浸润深度增加其生存率降低。Hopkins指出,即使Ⅰ期患者,若肿瘤穿透到宫颈50%者预后明显差。
(8)治疗方式:治疗方式也影响预后。Fu报道单手术组无癌生存率为63%,手术加
放疗组为83%,而单放疗组仅25%。
上述因素均影响宫颈腺癌的预后,而这些因素间又相互关系密切,互相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