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功能性子宫出血 >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
功能性子宫出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功能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方法有:止血治疗;诊断性刮宫;激素疗法。

  器械刮宫法

  很多人都听说“刮宫”止血的方法,刮宫是一种小手术,可在门诊进行,一般使用局部麻醉。在消毒情况下,医生用小刮匙伸入宫腔搔刮,用机械的方法让增殖的子宫内膜迅速脱落,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这种方法虽有一定痛苦,但止血快、安全、效果一般可靠。更重要的是可收集刮出的子宫内膜送到病理科化验,可了解有无息肉肿瘤等其他疾病,有明确诊断的价值。因此对于已婚,不规则出血病程较长的患者,尤其是40岁以上者,都应采用刮宫止血。但如果近期内已刮过宫,病理化验未见器质性疾病者,也不必多次反复刮宫。刮宫后一般出血立即减少,约一周内完全停止。一般需休息7天左右再上班。

  药物刮宫法

  对未婚患者尽量不考虑刮宫,或改用药物刮宫的方法。药物刮宫是针对无排卵功血患者体内缺乏孕激素影响的病理生理改变,给患者肌肉注射黄体酮,每日20毫克,共3天,内膜转变为分泌相。然后停药,造成人为的血孕激素水平下降。这时内膜规则剥脱而出血,称为“撤退性出血”,这种出血与一次月经出血相仿,持续7天左右,有时量也很多,这是预料之中及不可避免的。因此用黄体酮前必须向患者说明,止血效果要在撤退出血停止后才出现,以免患者误认为治疗失败而另找他处就医或改服其他激素导致用药紊乱。

  为了减少撤退性出血的量,可在肌肉注射黄体酮时,同时注射丙酸睾酮(一种雄性激素制剂) ,每日25~50毫克,共3天。如果血量仍然很多,则应让患者卧床休息,口服或肌肉注射维生素K、止血敏、维生素C、止血芳酸等一般止血药,甚者可以输葡萄糖液、输血。撤退出血时不应再用雌、孕激素制剂。

  雌激素止血法

  如果年轻尚未结婚的功血患者因失血过多,或由于其它问题造成了严重贫血(血色素<7.0克/升),当时尚不能采用刮宫手术,又不能接受上面介绍的“药物刮宫”后引起的撤退性再失血,这样的患者应该住院治疗。

  超导消融刀治疗

  超导消融刀治疗功能性子宫出血,不手术、不开刀、随治随走,一次可愈,超导消融刀不是真正意义的手术刀,是目前国际上最前沿的技术手段。超导消融刀治疗功血是在超导监测下破坏子宫的基底层,基底层破坏后不再有生长功能,内分泌失调不作用于功能层,故而达到治疗功血的目的。该疗法对卵巢功能没有丝毫影响,即避免了因子宫切除而至的卵巢功能早衰,又保存了妇女的子宫。

  中医疗法

  党参10克,白术10克,黄芪15克,阿胶6克(烊化),陈皮6克,枳壳15克,益母草15克,红花3克,黄芩炭10克,地榆炭15克,小蓟15克,侧柏炭10克,仙鹤草15克,炙甘草6克。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饭前温服。

  中华妇产医学推荐

  【方剂名称】温宫止崩方

  【性状规格】饮片,240g/付。

  【成 份】白术、柴胡、淫羊藿、党参、黄芪、甘草、血余炭、牡蛎等十几味苗疆天然野生药材。

  【功能主治】主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方剂特色】本方秉承中医标本兼治之原则,深入病灶治疗,一方面快速制约经血,止血敛血,使血停或血量减少,治其标;另一方面,着手脾肾,健脾益气生血,补肾调和冲任,使经血有固,周期有序而崩漏痊愈,治其本;标本兼治,从此告别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青春期功血的治疗

  目前已广泛使用性激素止血。通过性激素作用,使内膜生长修复或使其全部脱落后修复而止血。出血时间较长、量较多者,用药时间应延长,一般需20天左右,效果可更好。停药后数日内,可出现少量撤药性出血,应于用药前对患者说明,以后用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或联合用药等方法以调整月经周期。

  ①孕激素止血 孕激素止血适用于患者体内已有一定雌激素水平,此时加上孕激素的作用,可使子宫内膜发生分泌期变化而完全脱落,其止血作用发生在撤药性出血之后。

  对出血时间不长、失血不多者,可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连用3~5天,也可试服人工合成的炔诺酮(妇康片)5~10mg、甲地孕酮(妇宁片)8~12mg或安宫黄体酮10~16mg,连服5天,多能止血。停药后3~5天内膜脱落,形成少量撤药性出血,5~7天可净。

  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者,需加大剂量及延长服药时间,从血止或基本上止血后算起,应继续服药20天。可在4~6小时口服以下药物:炔诺酮5~7.5mg、甲地孕酮8mg、或安宫黄体酮8~10mg。用药4~6次后,流血应明显减少,并48~72小时内止血。血止后应渐减量,可每3天约减原用量的13,至直维持量,即炔诺酮每天约2.5mg、甲地孕酮4mg或安宫黄体酮4~6mg,维持到血止后15~20天左右。在服用上述药物时,应同时服用已烯雌酚0.25~0.5mg,每晚一次。

  如果大剂量孕激素在48~72小时内不能止血,应考虑可能因雌激素水平过低,影响孕激素发挥作用,可试注射苯甲酸雌二醇2~4mg,每日2次,待血止后渐减量到每日口服已烯雌酚约0.5mg,最后与孕激素同时停药。如仍不能止血,应做诊刮并送病检,以达到迅速止血及除外其他病变的目的。

  ②雌激素治疗 可用于出血时间较长、量少和体内雌激素水平不足者,补充后以促使内膜修复,达到止血目的。由于剂量较大,对下丘脑及垂体均有抑制作用,故不宜长期连续使用。剂量亦需按出血量多少决定,一般用已烯雌酚1~2mg,每日服2~3次,有效者于2~5内止血,血止或明显减少后,每3天约减原量的13。当减至每天 0.5mg时,可继续服用8天后停药。在停药前5天,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天,停药后产生撤药性出血,以后再按调整周期方法处理。口服上述大剂量已烯雌酚时,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6、B1,以减少呕吐等反应,有时因严重反应不能口服时,可改用针剂注射,如苯甲酸雌二醇2~3mg肌注,以后逐渐减量,然后以口服已烯雌酚1mg维持,至血止后15~20天,停药前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停药后撤药性出血,再行调整周期治疗。

  ③雌激素、孕激素合剂止血 可用口服避孕药Ⅰ号或Ⅱ号,每天4次,每次1片,常能在2天内止血。血止后,将剂量逐渐减至每天1片,总疗程共20~22天,停药后2~3天产生撤药性出血。

  更年期功血的治疗

  止血原理同青春期患者。孕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呈分泌期改变后脱落止血。出血不多者,每日用黄体酮10~20mg,多能在2~3天内止血。出血时间长,失血多,应延长治疗时间,可口服较大量人工合成孕激素,止血后逐渐减量,方法同前述。

  另可用雄激素治疗。雄激素可使子宫内膜增生情况好转;可产生负反馈而抑制下丘脑功能,使ESH、LH分泌减少,从而使卵巢雌激素分泌减少;有增强子宫肌肉及子宫血管张力的作用;减轻盆腔充血,减少出血量。此外还有促进蛋白合成作用,从而改善患者全身情况。但雄激素一般不能单独用以止血,可和雌激素或孕激素联合应用,以弥补单一用药的缺陷及增强疗效,有时还可减少撤药性出血。用法是月经血量多时,可每日肌注丙酸睾丸酮 25~50mg,连用3天。

  亦有人对某些患者单独连续使用睾酮以抑制卵巢功能使之进入绝经期。用法为:舌下含服甲基睾丸素5mg,每日2次,或口服10mg,每日一次,连服20天,停10天再继续同法治疗,可连用3~6个月。此法较简便,无撤药性出血,但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或肝功损害者慎用。雄激素每月总量不超过300mg,以免产生副作用,如毛发增多、痤疮、声音嘶哑等。

  若治疗多时无效或长期治疗及观察有困难者,或≥55岁患者,均可考虑手术切除子宫。

  排卵型功血的治疗

  一般排卵型功血患者,往往不致有严重出血而影响身体健康。

  1.黄体功能不全

  小剂量雄激素有兴奋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促使卵泡发育,从而改善黄体功能作用。可于周期第5天开始,每晚口服已烯雌酚0.125~0.25mg,连服20天,另用孕激素补充体内之不足,在月经周期第20天起,每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7天。

  除用孕激素外,还可给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目的是要促进黄体发育,增进黄体分泌功能。可在月经周期15~17天(即排卵日)开始,或在基础体温上升后2~3日起,每日或隔日肌注hCG500~1000IU,共5次。

  治疗过程中,可加服维生素C、E,对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有一定效果。

  2.黄体萎缩不全

  治疗方法尚不够满意,刮宫止血有一定效果,以后在每个周期的第21~25天,肌注黄体酮10~20mg共5次,或口服安宫黄体酮8~10mg,每日一次,于月经周期第18天开始,连服10天。这样可使子宫内膜完全剥脱。或试服避孕药抑制排卵3个周期,停药后观察疗效。


功能性子宫出血相关问答

人流14天,已经干净了,昨天又出血了会不 病情分析:你好;这时又出血的话可能是子宫恢复不好或者流产不干净导致的。指导意见:你好;这种情况一般不会导致大出血的,建议去医院复查B超看看找出原因再在医生的指导下对症调理。
末次月经是4月9号,去医院验血各项值都正常 病情分析:你好,你现在怀孕刚三十多天,孩子还没有着床稳定,胚胎发育还不稳定。指导意见:现在可能还显示不出来胎心胎芽,你也没必要坚持保胎,等四十多天看看孕囊怎么样在说吧。
累了就要便血怎么办 指导意见:根据临床分期、患者年龄、生育要求、全身情况综合考虑制定适当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以手术和放疗为主、化疗为辅的综合治疗方案。宫颈癌早期首先手术切除肿瘤,然后术后瘤床区域放疗,必要时化疗控制微小癌细胞转移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