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感染性休克是一种循环衰竭、细胞代谢异常性的严重全身疾病,这种疾病进展迅速,病死率极高。患病者一般会有皮肤湿冷、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等表现。严重时会引起多个器官功能衰竭。根据血流动力学特点,该病多为高动力性的休克,部分伴有血容量不同的患者可表现为低动力性的休克。那么导致感染性休克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该病是一种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病原微生物入侵所致,体弱多病或是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更容易患上该病。病原微生物主要包括病毒、寄生虫、真菌、细菌等,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细菌感染。而细菌中,革兰氏阴性菌又占了很大的比例,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等。另外,该病也会继发于肺炎、胆管炎菌血症,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疾病。有些人身体内长期留置各种导管,如导尿管、深静脉导管,也容易患上该病。
一旦患上该病,患者就需积极治疗。及时进行积极有效的治疗,可明显的降低患者的病死率。治疗的方法有抗感染治疗、支持治疗等,其中抗感染治疗是在确诊该病一小之内,使用抗生素来控制细菌、真菌的感染。不过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需留取细菌培养,必要时需手术清除感染病灶。而支持治疗又包括循环功能、呼吸系统功能、肾脏功能、营养支持等多个方面。
从上可知,感染性休克主要是由于各种病原微生物侵袭机体所致,侵袭的病原体微生物较多,其中最为常见的是细菌。除病原微生物侵袭外,其他的疾病,如胆管炎、腹腔感染、肺炎、菌血症等,也容易继发该病。该病一旦发作,就可能会随时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发现该病时,需及时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