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潜伏期一般自抓伤至出现皮疹为3~10天,至局部淋巴结肿大约2周。猫抓病的整个病程多在4个月以内,但也有少数长达1~64年,提示慢性猫抓病的存在。
1.原发性皮肤损害 典型病例自抓伤后约3~10天有64%~96%的患者会出现原发性皮肤损害,可见斑丘疹、结节性红斑、疱疹、瘀斑、荨麻疹、环形红斑及脓疱疹等,多见于手足、前臂、小腿及颜面等处,一般持续约1~3周,个别可在1~2个月后才愈合。皮肤留有短暂色素沉着或结痂,但不留瘢痕。在1~2个月中陆续会发生血管瘤病变,表现为0.5~2.0cm大小的皮肤小结节,可持续数月。
2.局部淋巴结肿大 抓伤感染后约10~15天在引流区淋巴结出现肿大,多见于头、颈部淋巴结,其次为腋下和腹股沟淋巴结,耳前、耳后、颌下、锁骨上淋巴结亦可受累。大小约1~8cm,多有疼痛,中等硬度,有10%~25%化脓。常自限性,但可持续2个月,个别病例直至半年以上才消肿。
3.全身表现 有50%病例出现发热,多数较轻,常在39℃以下,约9%病例可出现高热。同时患者常有乏力、食欲缺乏、呕吐、咳嗽、头痛、体重减轻及咽喉痛等流感样症状。当淋巴结化脓时全身中毒症状明显,穿破流脓后症状消失。
4.中枢性或周围性神经系统症 状约2%病例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受累症状,表现为脑炎、脑膜炎、脊神经根炎、视神经网膜炎、多发性神经炎或截瘫性脊髓炎等。多发生在淋巴结肿大后4~6周,脑脊液淋巴细胞增多,蛋白质增高。多数病例脑电图异常,完全恢复需数月不等。有免疫缺陷基础病者,病情往往较重。
5.其他表现 近年来报道有些综合征与猫抓病相关,称为不典型猫抓病临床表现,多见于儿童患者。
(1)帕里诺眼-腺综合征(Parinaud’s oculoglandular syndrome,POGS):在猫抓病中,少数儿童病例(约6%)出现此综合征,即眼肉芽肿或耳前淋巴结病引起腮腺区域肿胀伴结合膜炎。Carithers(1978年)报道了14例不典型猫抓病伴此综合征病儿,并强调其肉芽肿损伤的特点,在眼睑结合膜处可见到2~3mm,甚至大于1cm的红色至黄色结节。眼部症状的出现可能由于汉赛巴通体直接或间接进入眼睑所致。此综合征是自限性感染病,预后较好。帕里诺眼-腺综合征也可能为结核病、兔热病、腹股沟淋巴肉芽肿和梅毒等引起,但近来通过血清学检测和PCR技术测定汉赛巴通体特异性DNA,已证实此综合征是不典型猫抓病的最常见形式。
(2)勒伯尔星状视网膜病(Leber stellate retinopathy):1916年勒伯尔(Leber)报道了一种独特的视网炎疾病,称为特发性勒伯尔星状视网膜病(特发性勒伯尔星状视神经炎、特发性勒伯尔星状视斑病),当时未明确其病因,直至1970~1977年才将其认为与猫抓病有关。本病常见于儿童和青年,多为不对称性,无痛性视力减迅,视盘肿胀、星状斑形成。最后自发性溶解,1~3月内完全恢复视力。
1.流行病学史:有与猫、狗、猴及野兔等动物密切接触史,并存在被抓、舔或被咬破皮肤史。
2.猫抓病抗原皮肤试验阳性。
3.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淋巴结肿大。
4.淋巴结组织活检符合典型的猫抓病组织病理特点,即坏死性肉芽肿及小脓肿。用Warthin-Starry银浸染色,发现有汉赛巴通体。凡具备上述中三项指标时,便可临床诊断为猫抓病,再应用血清学试验(IFA和ELISA-IgM方法)加以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