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西医病因:
指引起慢性肾衰的原发性疾病 1.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遗传性肾炎、多囊肾、肾小管酸中毒等原发性肾脏疾病;狼疮肾、糖尿病肾病、过敏性紫癜肾损害。痛风肾、肾淀粉样变、前列腺肥大、肿瘤等引起的尿路狭窄或梗阻等。在国外止痛剂肾病引起的慢性肾衰亦不少见。个别情况可由急性肾衰转化而来。 2.全身性疾病后期影响至肾脏 如原发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充血性心力衰竭、亚急性心内膜炎、风湿性心脏病。
中医病因:
本病的病因甚为复杂,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禀赋不足、脏腑失健 先天因素引起疾病。 2.久病失治,伤及脾肾患者素有水肿、淋证,腰痛诸疾,若误治、失治,久则湿热不去,损伤脾肾;或一味攻伐、泻下利水太甚,均可伤及阴阳。 3.饮食不节,起居失常劳倦过度。
发病机理:
1.肾小球血流动力学改变 有效肾单位的丢失,残余肾单位有明显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压(PGc)增高,其基本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是肾小球内毛细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加和单个肾小球滤过率(SNGFR)增加。 2.生长因子的异常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不断地阐明了生长因子在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生长因子以旁分泌(paracrine)、自分泌(autocrine)或胞内分泌(intracrine)的方式起作用。与进行性肾损害密切相关的有:转移生长因子(TGF-β)、血小板由来生长因子(PDG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表皮生长因子(EGF)、肿瘤坏死因子(TNF)等。 3.氧自由基的损伤 残余肾组织结构上代偿期肥大伴随着高代谢,残余肾耗氧量增加,氧自由基产生增多。但由于肾脏清除自由基的功能降低,而引起氧自由基堆积,肾组织细胞上的脂肪酸、脂质的过氧化, 4.脂质代谢异常 高脂血症既是肾脏病的常见临床表现,又参与肾脏的进行性损害,其中LDL异常为其突出表现。LDL在系膜细胞上存在其氧化受体,通过受体介导途径促使系膜细胞增殖和ECM的产生,并通过与单核一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释放炎性介质和细胞因子,加速肾小球硬化。 5.小管-间质损害对肾小球滤过功能的作用在某些小管-间质性疾病,由于小管萎缩或阻塞,造成小管内阻力增加或无管小球;或由于间质纤维化使血管床减少,正常渗透压梯度消失等原因均可影响到小球的功能。
中医病机:
中医学认为肾为五脏之本、司膀胱气化、主骨生髓。《景岳全书·癃闭》曰:“夫膀胱为藏水之腑,而水之入也,由气以化水,故有气斯有水,水之出也,由水以达气,故有水始有溺”。脾主运化、升清降浊、化生气血。若久病失治,或饮食、起居所复,或感受湿热之邪致脾肾衰败,水液气化不利、健运失司,久则蕴成湿浊、湿热、痰湿和溺毒。而湿浊、湿热等可中困脾胃、下注伤肾,或困遏阳气、或耗伤气阴,终至正愈伤、邪愈盛之危重证候。由于慢性肾衰病程较长,病势笃深,病机变化多端。临床可见气虚推动无力,或湿阻气机,气行不畅,或血虚血脉枯否,或离经之血溢于脉外而致瘀血阻滞。脾肾衰败,中焦不能“受气取汁,变化而赤”,又失下焦肾精的充养而致血虚。湿浊弥漫,在中焦可致胃失和降,而出现恶心、呕吐、纳少等证候;浊邪上蒙清窍则可出现心烦不安、循衣摸床,甚则神昏抽搐。水气太甚,上凌心肺,可致心悸、汗出、喘满不得卧,甚至出现喘脱证候。若血虚生风,肌肤失其濡养可出现筋惕肉瞤、皮肤瘙痒等证候。若气虚推动无力,或有津亏肠燥而出现大便不通的腑实证候。综上所述,慢性肾衰的发病机理以脾肾衰败为本,可表现力气、血、阴、阳的不足,同时可以兼有湿浊、湿热、溺毒、水气、瘀血、肝风、风燥等复杂的标实证候。
病理生理:
慢性肾衰的发病机制较复杂,目前有四种学说解释。①“完整”肾单位学说:慢性肾衰时,一部分肾单位完全毁损,另一部分肾单位受损程度较轻,尽管同一肾单位肾小球和肾小管受损程度可不一致,但通过自身调节,可保持相对“完整”的功能,如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滤过Na+减少时,肾小管重吸收Na+也相应减少,从而维持了机体Na+平衡。这部分肾单位,称为“完整”肾单位。②肾小球高灌注学说:慢性肾衰时,大部分肾单位毁损,剩余肾单位肾小球入球小动脉较出球小动脉扩张更明显、使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和血流量增加,单个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代偿肾功能;同时也使剩余肾单位加快毁损。③矫枉失衡学说:慢性肾衰时,机体为了矫正某一不平衡而进行相应调整,其结果又造成新的不平衡。如肾功能减退时,尿磷排出减少,血磷升高,血钙降低,从而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加,后者一方面增加肾小管排磷并动员骨钙入血,纠正高磷低钙血症,另一方面则可出现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导致肾性骨病、心血管及神经系统损害,并加重贫血。④尿毒症毒素:可部分地解释尿毒症表现,主要由尿毒症时肾脏排泄或灭活减少致某些物质潴留及某些物质生成过多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