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种急性傳染病,简称流脑。致病菌是脑膜炎双球菌。脑膜炎双球菌引起化脓性脑膜炎(由引起化脓感染的细菌引起的脑膜炎),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特指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脑膜炎,后者属于前者。致病菌自鼻咽部入侵血循环,引起败血症,继之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粘膜瘀点,瘀斑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传染源包括带菌者和病人,致病菌可因咳嗽、喷嚏、说话等从空气中传播,任何年龄均可发病,6个月至两岁婴幼儿的发病率最高,随年龄增长而发病率逐渐下降,多发于冬春季节,流行因素与室内活动多,空气不流通,阳光缺少,居住拥挤,患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有关。
病理变化
主要的病变过程可分为败血症期、脑膜炎期。
败血症期:主要表现为血管内皮损害,包括血管壁炎症、坏死以及血栓形成并伴有血管周围出血;同时粘膜、浆膜、皮肤、皮下组织等出现局灶性出血。
因败血症而死亡者进行尸检时,可在皮肤血管内皮细胞内及腔内发现大量革兰氏阴性双球菌,皮肤和内脏血管受损较重,血管腔内可见血栓形成。皮肤、肺、心、胃肠道和肾上腺均有广泛出血。心肌炎和肺水肿亦常见。脑膜炎期:病变主要涉及软脑膜。初始以充血、浆液性渗出、局灶性小出血点为主。后期可见大量的纤维蛋白、中性粒细胞及血浆渗出。病变集中在大脑双半球表面及颅底。因颅底集聚的脓液粘稠,加上化脓性病变直接侵袭,导致脑膜粘连、加重视神经等颅神经损害。同时,内毒素使得脑神经组织表层出现退行性病变。此外,炎症引起脑组织的充血、水肿、中性粒细胞局灶性浸润及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