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忧思郁怒,肝气犯胃,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所致。属于中医的“嗳气”、“纳呆”、“胃脘痛”范畴,治宜理气止痛,健脾和胃,疏肝利胆,温中散寒。
中医如何认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病机
(1)饮食不节
脾胃同为后天之本,共主受纳、腐熟水谷和运化输布水液精微之功。故饮食不当,节制失度,极易损伤脾胃。暴饮暴食,饥饱无常,壅塞呆滞脾胃;或过食生冷,寒积胃脘,败伤中阳,气血凝滞;或恣食肥甘厚味,烈酒浊乳,湿热中阻均可使脾胃纳化升降失常,从而引发胃脘疼痛、腹胀、恶心、呕吐诸证。《素问·痹论》云:“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证治汇补》“有过食生冷瓜果鱼腥寒物者;有食辛辣炙B032酒面热物者;有壮实者恣饮大嚼者;有虚弱人贪食不化者;有饮食不调之后,加之劳力,劳力过度以后,继之不调者。”均说明了多种原因饮食所致的伤胃。
(2)七情失和
情志太过,久而不解,均可引起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功能紊乱。忧思恼怒,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横逆犯胃,气血壅而不行,出现肝胃不和之证;肝气久郁,化而为火,火灼胃阴,可出现胃脘隐隐灼痛,口干咽燥,大便干等胃阴不足之证;由于气血相依,气滞日久,可致瘀血产生,瘀阻络脉,可出现血瘀胃痛,并可见吐血、便血等证。如《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所云:“宿病中气胃痛,今饱食动怒痛发、呕血,是肝木侵犯胃土,浊气上踞,胀痛不休,逆乱不已……夫痛则不通。”
(3)六淫之邪
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均可内犯脾胃,损及功能而引发本病,尤以寒、湿、燥三邪为甚。感受寒邪或饮食生冷,可致寒犯胃脘,中阳不振出现胃痛喜暖、恶心呕吐及腹泻诸证,如《素问·举痛论》中云:“寒气客于胃肠,厥逆上出,故痛而呕也。”湿邪粘腻,呆滞脾胃,壅塞气机可现腹胀、痞满诸证;燥邪入里,灼恋胃阴,可现胃脘隐痛、口干、便秘等胃热阴亏之证。
(4)脾胃虚弱
素体脾胃虚弱,或劳倦内伤,或年老体弱,中气久虚;或饥饱不匀,或食生冷硬物,或肥甘厚味不节,或病中过用寒凉克伐之剂,重耗脾胃之气;或病后胃气未复,皆能导致胃纳呆钝,脾胃失键,而为胃脘疼痛、窒息痞满、纳差、乏力诸证。
浅表性胃炎吃中药能治好吗
1.首先、浅表性胃炎的疾病是一种可以通过中药治疗好的疾病,主要是在进行治疗的时候要做到对症治疗,其中:吴茱萸1份、食盐2份。用法:将吴茱萸研成细末,加入食盐拌匀,在锅内炒热,布包熨于脐部,持续40分钟,每天热熨2次。主治:寒邪客胃型浅表性胃炎。
2.其次、艾叶适量,黄酒2份,陈醋1份。用法:将艾叶揉烂,加入黄酒,陈醋拌匀,在锅内炒热,分成2份,用布包裹,趁热敷于胃脘部,冷则更换,每次40分钟,每日1至2次。主治:寒邪客胃型浅表性胃炎。
3.最后、三棱15g,莪术15g,肉桂10g,陈艾45g,木香10g,草果10g,公丁香10g,水仙子15g,红花15g,高良姜12g,砂仁6g。用法:共为细末,布3尺折成双层,内铺棉花,将药末铺在棉花中间,用线缝好,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日夜兜在胃脘部,药末每隔一月换一次。主治:浅表性胃炎。
特别提醒:中医穴位根治方法,中医穴位贴可根治胃炎症状,依据患者的不同症状,一症一方现配药贴,针对穴位直接贴上。
穴位贴机理:佛医除病讲究辨症施医,断除根源,对于胃炎,根本的病因在于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 中医中草药药贴,外贴神阙穴,有效成份通过经络传导直达病变部位,避免了对胃壁的刺激和吸收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