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胃食管反流病应如何治疗?
(1)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减轻体重,睡觉时抬高床头,戒烟戒酒,避免睡前进食,避免食用可能诱发反流症状的食物,如咖啡、巧克力、辛辣或酸性食物、高脂肪食物。
(2)药物治疗:首选质子泵抑制剂(PPI),疗程至少8周。PPI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患者通常需要长期服用PPI治疗。此外,还可以选用H2受体拮抗剂、糠酸药、促胃肠动力药等。
(3)手术治疗:需要长期服用PPI治疗的患者,也可以考虑进行抗反流手术,具体需咨询医生。
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药物包括哪些?
胃食管返流病的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抑酸药(PPI及H2受体拮抗剂)、抗酸药和促动力药物。
(1)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首选药物,包括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等。
(2)H2受体拮抗剂: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疗效不如PPI,仅可用于轻、中度患者。
(3)抗酸药:如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可中和胃酸,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减少酸性胃内容物对食管黏膜的损伤,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仅供症状轻、间歇发作的患者作临时缓解症状之用。
(4)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莫沙必利、依托必利等,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改善食管蠕动功能、促进胃排空,从而减少胃内容物的反流,可以作为辅助用药。
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如何?
70%~80%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和60%的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患者,经过8周的PPI治疗后可获得完全缓解。
病程较长者、有食管裂孔疝者、有食管外症状者、依从性较差者,在经上述标准治疗后症状控制可能稍欠佳。
不同PPI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有区别吗?
常用的PPI有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等,研究发现这几种PPI疗效相似,无明显差异。
因此,对一种PPI治疗反应欠佳时,应首先考虑调整药物剂量和用法,而不是换用另一种PPI。
但各种PPI的副作用各有差异,如不能耐受某种PPI的副作用,则可以尝试换用另一种PPI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用PPI治疗的副作用有哪些?
总的来讲,PPI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安全的药物,短期使用较少出现副作用。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常见副作用包括:头痛、头晕、恶心、疲倦、腹痛、腹泻等;(2)相对少见的副作用包括:皮疹、皮肤瘙痒、肛门排气、便秘、焦虑、抑郁、肌病(有报道发生严重横纹肌溶解者)、低镁血症、低钙血症;(3)长期服用PPI与胃底腺息肉的发生发展相关,该类型息肉通常不会恶变,且停用PPI后常自行消退;各种PPI的副作用及其发生率大致相似,但又各有其特点,服药后须监测不良反应,如有不适及时就诊,考虑换用另一种PPI或换用H2受体拮抗剂。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药物治疗后症状好转,是否就可以停止治疗?
答案是不可以的。
PPI的治疗疗程为8周,如果没有不可耐受的副作用,要坚持按疗程治疗。
8周治疗结束后,如症状缓解,还需要接受维持治疗以巩固病情,维持治疗的方式包括「按需治疗」和「长期治疗」。
(1)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及轻度食管炎(LA-A和LA-B级)患者,可采用按需治疗,即在有症状时服用PPI或抗酸剂。
(2)PPI停药后症状复发、重度食管炎(LA-C和LA-D级)患者,通常需要采用长期治疗,即长期、规律服用PPI。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在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外科治疗?
胃镜检查或24小时食管pH监测明确有反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者,可考虑接受外科治疗:
(1)药物治疗失败:包括症状未完全缓解、反流严重者,以及虽药物治疗有效但不能耐受药物副作用者;(2)药物治疗有效,但自愿选择手术者,患者不愿长期服药通常出于以下考虑:认为其降低生活质量或无法负担长期甚至终生服药的费用;(3)有并发症:如有Barrett食管、食管狭窄者;(4)有食管外表现:如有哮喘、声嘶、咳嗽、吸入性肺炎者。
须特别注意的是,所有患者在术前均应行食管测压检查,排除贲门失迟缓症和硬皮病累及食管。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包括哪些?
胃食管反流病的外科治疗主要是各种术式的胃底折叠术。主要包括:全胃底折叠术、部分胃底折叠术、胃底皱襞形成术等,肥胖患者可以考虑行胃旁路手术。现主要采用腹腔镜技术来完成以上术式。
胃食管反流病手术后患者多久能像正常人一样进食?
因患者手术中接受全身麻醉,故术后至少需要禁食、禁水8小时,以防发生返流误吸等情况;术后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一般1~3天后胃肠蠕动可恢复,临床观察到肛门恢复排气后可拔除胃管,此时方可开始进食少量流质,逐日增加至正常食量;患者及家属无需担忧术后无法进食所造成的饥饿和消耗,因医护人员会予静脉补充每日所需水、电解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
胃食管反流病术后需要重复手术吗?
抗反流手术后的复发较为少见,约为2%~7%,大约90%的患者术后10年的复发率低于5%。是否复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术前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食管受损程度,巨大食管裂孔疝、食管狭窄和肥胖症患者更容易复发。绝大多数患者复发出现在术后1~2年,如症状复发,且无禁忌症,可以再次手术,成功率在90%左右。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哪个效果更好?
长时间大规模的随访研究证明:对于上述适合外科治疗的患者,由有经验的外科医生进行合适的手术方式,是一个可以长期缓解症状的方案,且与其接受药物治疗的效果相当。不推荐对PPI治疗完全无反应的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因外科治疗效果极有可能也欠佳。
胃食管反流病可以治愈吗?
反流性食管炎可以「治愈」,绝大多数患者在PPI治疗下,食管黏膜的病变都可以愈合,通过复查胃镜可以判断食管病变愈合的情况。
但是,无论反流性食管炎是否愈合,反流的症状都有可能反复出现。所以,胃食管反流病很难有「治愈」一说。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要慢慢接受这一事实,把治疗的目标降低为「控制症状」(即降低症状发作频率、缩短症状持续时间、减轻症状严重程度),而不是定为「治愈」。
孕妇可以服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吗?
孕妇如出现持续烧心、反酸等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药治疗。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PPI)。其中奥美拉唑及艾司奥美拉唑属于妊娠药物C级,是不建议孕妇服用的;雷贝拉唑、泮托拉唑、兰索拉唑及另一种抑酸药H2受体拮抗剂属妊娠药物B级,孕妇在必要时可以服用。虽然有研究数据证实,孕早期服用质子泵抑制剂不会增加胎儿出生缺陷的风险,但孕妇不要自行服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注: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全球药物审查最严格的机构之一)颁布的妊娠药物分级,共分5级:A、B、C、D、X级。其中B级为:在动物繁殖研究中(并未进行孕妇的对照研究),未见到药物对胎儿的不良影响;或在动物繁殖性研究中发现药物有副作用,但这些副作用并未在设对照的、妊娠首3个月的妇女中得到证实(也没有在其后6个月具有危害性的证据)。C级为:动物研究证明药物对胎儿有危害性(致畸或胚胎死亡等),或尚无设对照的妊娠妇女研究,或尚未对妊娠妇女及动物进行研究,只有在权衡对孕妇的益处大于对胎儿的危害之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