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婴儿身上比较多见,暂时很难明确是哪种原因引起的,婴儿湿疹通常也被称为“奶癣”。湿疹一般出现在面部,首先会从两颊开始,逐渐向前额、眉毛间、头皮、耳廓发展,严重的会蔓延到全身。
中医认为该病主要的病机是怀孕的时候母亲饮食不注意,吃多了膏粱厚味、鱼腥海味的食物。或者是因为孕期容易动怒、脾气暴躁、导致肝火内动遗热于胎儿所致,又或者是产后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导致脾胃虚弱,脾失运化,导致湿热内生引起的。中医把它们分为两类进行治疗。
1.胎火湿热型
也就是渗液型,患儿的面部、双颊、双颧、头皮、前额、眉、耳等部位都会出现湿疹。严重的会长满全身,变成一片潮红,还有水泡,抓破会的渗出黄的液体,干燥后会形成黄痂,患儿还有大便干燥,尿黄红,舌红等症状。
中医会用清火、凉血、利湿的药物进行治疗。常用药物有赤茯苓、牛蒡子(炒,研)、南薄荷叶、金银花、木通、黄连(酒炒)、白鲜皮、生甘草、生地、灯芯草等。把这些药物加水煎煮,分3次给患儿服下。要了解发病症状,做出理性选择方案治疗。
也可以外用中药治疗,把黄柏、生地加水煎30分钟,去渣后晾到温度合适,用纱布或小毛巾蘸药液敷在患处,每天治疗3-4次,渗液减少可以改用湿疹膏。
2.脾虚湿蕴型
患儿的的皮肤会出现成片的水疱,还有瘙痒,抓破后会结薄痂,同时还伴随消化不良,吃奶后不久会吐出奶块,大便稀溏或含有未消化的奶瓣,患儿的舌头白,舌苔薄白。
中医一般用健脾、理湿、助运的中药进行治疗。主要药物有茯苓、橘核、白术、扁豆、苡仁、山药、甘草、砂仁、太子参、陈皮。把这些药物全部制成粉末,然后用温水送服,每日3次。
患儿如果是母乳喂养,母亲记住要清淡饮食,不吃辛辣、热燥、上火、过敏的食物,如牛羊肉、鱼虾蟹、辣椒、花椒、炸鸡等。如果患儿对牛奶过敏,以改用羊奶喂养,对蛋白过敏的患儿可以喂蛋黄,同时母亲应暂停吃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