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耵聍栓塞 > 耳朵耵聍栓塞怎么办 6种方法能保护耳朵
耵聍栓塞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耳朵耵聍栓塞怎么办 6种方法能保护耳朵更新时间:2017-09-20

耵聍也就是我们所说耳屎。而耵聍栓塞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影响听力甚至诱发炎症。那么,耵聍栓塞怎么办呢?

耵聍栓塞是指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耵聍栓塞形成后,可影响听力或诱发炎症,是耳鼻喉科常见病之一。

耵聍栓塞怎么办

1.较小或片状者,可用镊子取出

2.耵聍钩取出法

将耵聍钩沿外耳道后、上壁与耵聍栓之间轻轻伸入外耳道深部,注意避免损伤外耳道及鼓膜,然后轻轻转动耵聍钩钩住耵聍栓,逐渐钩出。

3.外耳道吸引法

如耵聍较硬,不易取出,或耵聍与外耳道嵌顿紧密,取出过程中患者疼痛明显难以配合,可先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3~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连续3~4日后待其软化,然后于耳鼻喉科专科门诊,用吸引器将软化的耵聍取出。

4.外耳道冲洗法

采用上述方法取出困难者可用此法。冲洗前需将耵聍软化,用5%~10%的碳酸氢钠溶液滴耳,每天4~5次,每次滴药后患耳向上静置5~10分钟,3~4日后待其全部或部分膨化,再冲洗。患者取侧坐位、头向健侧偏斜,紧贴患侧耳垂下方的皮肤置放一弯盘,以盛装冲洗时流出的水液,操作者以左手将患侧耳郭轻轻向后上(小儿向后下)牵引,右手取吸满接近体温的温热生理盐水、接有塑料管的20ml的注射器或橡皮球置于外耳道口,向外耳道的后上壁方向冲洗。冲洗液进入深部并借回流力量将耵聍或异物冲出。如此反复冲洗,直至耵聍或异物冲出为止。最后用干棉签拭净外耳道。

注意:有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者、或有外耳道狭窄者忌用;冲洗时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表情,询问患者的感觉,有不适者及时停止冲洗;冲洗时不可直接对着异物和耵聍,以免冲入深部;勿用强力直接对着鼓膜冲洗,以免损伤鼓膜;冲洗液温度应接近体温为宜,过热或过冷易刺激内耳引起眩晕

5.内镜下抽吸法

因在常规额镜下取存在光源弱、视野不清,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等缺点,同时,传统用水冲洗易诱发眩晕,故可在耳内镜下取。这样视野暴露清楚,不易损伤外耳道和鼓膜。特别是对于外耳道狭窄者更为适宜,吸引器压力不宜太大,抽吸应在明视下进行。

6.合并感染者

应先控制感染,待感染控制后再取出耵聍。

耵聍栓塞如何鉴别诊断

需与外耳道胆脂瘤外耳道异物外耳道疖鉴别。

1.外耳道胆脂瘤

是外耳道损伤后,或皮肤的炎症使生发层的基底细胞生长旺盛,角化上皮细胞加速脱落,且排除受影响,在外耳道内堆积过多形成胆脂瘤。无继发感染的小胆脂瘤可无明显症状,胆脂瘤较大者,可出现耳内闭塞感耳鸣听力下降。一旦继发感染则有耳痛,可放射至头部,剧烈者夜不成眠,耳内流脓或脓血,有臭味。查体也表现为外耳道内栓塞性病变,但病灶内有大量的白色上皮样栓塞物,可与普通的耵聍栓塞相鉴别。但有时需要注意,长期的耵聍栓塞,有时可继发外耳道胆脂瘤。

2.外耳道异物

外耳道异物种类繁多,儿童多见,因小儿喜欢将小物塞于耳内。成人也可因挖耳时不慎将异物存留耳道内,或于外伤、作业时异物侵入、昆虫爬入等。外耳道异物诊断并不困难,但位于外耳道底部深处的小异物容易被忽略;或因异物存留时间过长,并发中耳、外耳道炎症;或局部分泌物较多,被耵聍包绕。临床表现则可依异物的大小、形状、位置和种类不同而异。

3.外耳道疖

为外耳道软骨部皮肤毛囊或皮脂腺被葡萄球菌感染所致。以剧烈耳痛为主,可放射至同侧头部。张口、咀嚼、打呵欠时疼痛加剧。如疖肿堵塞外耳道则可影响听力。

审编医生
陈平眼科 主治医师 医院:东营市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白内障,青光眼,各类屈光不正,斜视弱视及小儿眼科等...详情>

耵聍栓塞相关问答

耳朵里面有耳订如何弄出来,自己也可以弄 病情分析:依据你的描述,18岁,女,耳朵里面有耳订如何在家弄出来,有点软的,你去弄他就有点痛,大概一个星期左右。指导意见:如果是琐碎的皮屑状的耳耵聍,建议可以不管它,如果是大团块状的,可以却出来,或者先用碳酸氢钠泡软后,...
耳朵积水引发胶耳,现在吃药听力有所改善 病情分析:这个问题,具体要看情况,这样的情况多久了,用药效果明显吗指导意见:你说的这个问题,如果用药效果挺明显的,那就建议不用手术治疗,如果用药效果比较慢。就要考虑手术
耳朵打过耳眼已经打了两个月了 有可能和打的耳洞有关系,也有可能是外耳道炎或者是外耳道湿疹。也有可能是外耳道疖肿或者是耳廓假性囊肿合并感染。用酒精消毒,局部热敷。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挤压刺激。到正规医院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