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间一种发病率较低的叶源性肿瘤,患病者可能无症状,部分患者可能会有腹痛、腹胀、腹部包块、呕血黑便等症状出现。这种疾病常发生在50岁以上的人群中,以55~65岁多发,且男女的发病率相当。那么引起该病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下面来了解一下吧。
1.基因突变
近80%的胃肠间质瘤患者,酪氨酸激酶基因存在突变,5%~10%的患者,血小板源性的生长因子受体α基因存在突变。而大约10%~15%的患者,没有酪氨酸激酶基因跟PDFRA基因的突变,但是存在其他基因或蛋白的异常。这些基因或蛋白上的异常,会导致肿瘤细胞不断生长。另外,是否有基因突变跟胃肠间质瘤的良恶性无关,但可能跟靶向治疗的治疗效果有关。
2.环境、遗传
在环境上,土壤、水盐中的微量元素,放射性因素等都可能跟该病的发病相关,但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结论证实。而在遗传上,某些遗传性的疾病,如神经纤维瘤病等,可能会增加患该病的风险。
该病的危害性较大,因此一旦发现,建议患者进行积极的治疗。这种疾病一般采用的是个体化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肿瘤部位、体积、是否局限、有无转移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之后再决定治疗的方式,以期最大的幅度根治肿瘤,提高治愈率。
从上可知,胃肠间质瘤的发病率较低,发病原因有基因突变、遗传、环境等。原因不同,患者患病的程度也有所差异。不管是哪一种原因引起的,建议患者都需积极进行药物、手术、放化疗或中医等方面的治疗。经过一定的治疗后,部分患者可获得根治,但有一些患者可能会出现复发、转移的情况。为防止该病复发或转移,建议患者做好病情监测,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