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外耳湿疹 > 外耳湿疹的概述
外耳湿疹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外耳湿疹的概述

   湿疹是指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变态反应性多形性皮炎,组织学上表现为细胞浸润,有浆液渗出,主要特征为瘙痒、多形性皮疹,易反复发作。发生在外耳道内称外耳道湿疹。若不仅发生在外耳道,还包括耳郭和耳周皮肤则为外耳湿疹。外耳道内湿疹常由接触过敏引起。最重要的过敏原是局部用药,如硫酸新霉素、多粘菌素B。避免食用或接触变应原物质,及时治疗中耳炎及头部的湿疹,改掉挖耳等不良习惯等可预防外耳湿疹。

  早在隋代巢元方的《诸病源候论》中,已有月蚀疮的记载:"月疮生于两耳及鼻面间,并下部诸孔窍侧,侵食乃至筋骨。月初则疮盛,月末则疮衰,以其随月生,因名之为月食疮也"。可见当时已认识到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特点。宋代赵佶《圣济总录》卷一百三十三载:"月蚀疮,小儿多有之。盖由嗜甘肥,荣卫不清,风湿毒热之气,蕴蓄脏腑。"简要的阐明了本病的病因病机。其后历代医家对本病多有阐发,如明代陈实功《外科正宗》卷四谓"黄水疮,于头面、耳项忽生黄色,破流脂水,顷刻沿开,多生痛痒"。清代祁坤《外科大成》卷四谓"耳镟者生耳后缝间,延及上下,如刀裂之状,随月之盈虚,故名月蚀疮,宜川粉散搽之。如初生如黍,次烂如鸦啗之状,名鸦啗疮,用鸦啗散吹之"。至清代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始称本病为旋耳疮,指出:"旋耳疮,此证生于耳后缝间,延其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津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


外耳湿疹相关问答

外耳道炎和中耳炎区别 外耳道发炎和中耳炎的主要区别就是病变部位不同,从临床症状来讲患者均会出现了耳部疼痛,局部红肿热痛的表现只是疼痛的具体位置不同而已,但是中耳炎的预后要比外耳道发炎要差。
耳道湿疹和中耳炎区别 耳朵湿疹,是由于过敏引起中耳炎,主要是被细菌感染后,咽鼓管不通,后期鼓膜穿孔,伴有听力下降耳道湿疹的,瘙痒症状中耳炎,是通过药物进行治疗,耳道湿疹,是对症治疗
耳朵湿疹和中耳炎区别 耳朵湿疹最常见的就是瘙痒的感觉,中耳炎主要是耳朵疼,一般这两种之间最明显的就是这种感觉,从外观上看的话,一般是耳道皮肤有明显的充血,有渗出液或者是干痂,中耳炎一般会表现为鼓膜充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