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小儿发烧 > 宝宝积食症状 宝宝积食发烧怎么办 积食吃什么食物
小儿发烧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宝宝积食症状 宝宝积食发烧怎么办 积食吃什么食物更新时间:2024-06-26

积食通常的说法是吃东西不消化,是消化不良的一种表现。孩子肚子胀鼓鼓、大便酸臭臭、吃不下、睡不好、还有低烧,是宝宝积食最普遍的症状。

宝宝积食一般都是因为吃得不好、吃得太多受凉或是吃得太杂、太油腻导致的。积食不是小问题,它会增加宝宝肠、胃、肾脏的负担,引发各种肠胃疾病。积食久了,还可能造成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所以妈妈们千万要注意了。

宝宝太小,饮食不能自控,再加上家长稍微粗心一点,很容易导致宝宝吃的太多,食物长时间呆在肠胃,不能及时排出,导致腹痛腹胀嗳气、排便不畅、大便酸臭,易导致发热发烧,有的宝宝还会伴有烦躁不安、易出汗等表现。

具体的宝宝积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本来胃口很好的宝宝,突然厌食食欲不振了;

2、夜里睡觉宝宝经常翻身,不如过去睡得安稳了,偶有磨牙情况出现;

3、宝宝自己表示肚子疼,家长可以摸到明显的腹胀;

4、宝宝鼻梁两侧发青、舌苔白厚,呼出的气味带有酸腐臭味;

5、一部分孩子还会出现发热、出虚汗、鼻子不通气、呕吐咳嗽精神萎靡

6、经常积食的宝宝还会引起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容易生病。这些是食积比较明显的症状。

宝宝积食分为食积和疳积,其主要症状区别:

食积一般是脾胃失常、食物积滞不行导致的。

疳积是家长喂养不当造成的,孩子表现是,爱吃零食、不爱吃饭、人很瘦、好动、睡眠不好等。儿科病症描述为神萎、面黄肌瘦、毛发焦枯、肚大筋露、纳呆便溏。

介绍完了宝宝积食症状,下面再来说说宝宝积食发烧怎么办。

孩子积食吃什么药好?一般的话可以给宝宝贴积食贴试试看,或者王氏保赤丸、健胃消食片、口服柴胡注射液,同时饮食吃清淡些,如果效果不好转,建议就医。

宝宝积食发烧多为低热,只要积食得以消解,发热会自然而退。建议家长对孩子进行正确喂养,规律进餐。尤其不要给孩子喝碳酸饮料,吃过多的零食。另外,孩子不肯吃饭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导致,如果偶尔不爱吃饭,可用山楂之类的开胃,或者把孩子的饮食调理得清淡一些。

宝宝积食吃什么食物好?分享几个有助健脾、治疗积食的食疗方偏方。

1、糖炒山楂

材料:去核的山楂、冰糖、水

做法:冰糖入锅,加点水,小火炒化,加入适量去核的山楂,炒5~6分钟,闻到酸甜味即可。每顿饭后让孩子吃一点。

2、健脾汤水

材料:白术、土茯苓、云苓、茨实、淮山(干品)、太子参、元肉、红枣、虫草花、五指毛桃。

做法:以上药材、食材的使用分量均为10克,每次选用1-2种,加上鱼或鸡、猪骨、鹌鹑煲汤或煲粥均可。

3、熬山楂水

材料:谷芽10克、麦芽10克、山楂5克

做法:将新鲜山楂洗净、切成小块,放入谷芽、麦芽,用小火炖煮3~4小时,煮出汤色后,把山楂块滤掉,汤中加糖喂宝宝喝。宝宝在喝山楂水的那一两天,尽量少吃肉类。

4、红糖鸡内金

材料:鸡筋皮(一只鸡就一个,杀鸡时,将鸡胃内膜小心扯下,晾干存好备用)、红糖、肉、米

做法:取少许致使积食的肉或米(孩子积食或泻肚时,一般都是因肉或饭吃多了),和两个鸡筋皮一同放在锅里干烧至焦煳。然后,像中药般加水煎熬两遍,将两次煎出的药汁混合,再放入适量发散暖胃的红糖,早晚喝服。轻者当天即好,重者仍需两日。当然,这期间再配合吃一两头烤熟的蒜,效果更佳。

5、焦山楂水

材料:水、焦山楂(三岁以下的孩子用3克;三岁以上的用6克;五六岁及以上积食严重的孩子可以用到9克,但一般情况下用6克就可以。)

做法:简单地熬点儿焦山楂水给孩子喝,把肉给化掉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自己炒的焦山楂受热不会那么均匀,不要自己去做焦山楂,直接购买吧;焦山楂主要是消肉食,不要依靠药物来帮助孩子消化,不能每次孩子吃了肉都给他吃焦山楂,一般吃两三天就可消除积食症状,症状没了就不要吃了。

6、萝卜汤

材料:萝卜、水、牡蛎、海蜇

做法:把半个萝卜切成丝(一般孩子的用量),放在锅里面煮,可以放一点牡蛎、海蜇等调味的东西。做鲫鱼萝卜汤也可以,但是要注意不要让孩子被鱼刺卡到。要让孩子喝汤、吃萝卜丝。不要和含有人参的药物一起吃,因为萝卜会解掉人参的药性。

宝宝积食既不想吃药也不想吃东西怎么办呢?可以试试小儿积食推拿按摩法:

1、捏脊:这个方法对小儿积食很有疗效,最好坚持每日早晚各做一组。打开暖气或空调,然后让宝宝趴在床上,脱去上衣,露出背部,沿宝宝脊椎两旁二指处,用两手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尾骶骨开始,将皮肤轻轻捏起,慢慢地向前捏拿,一直推到颈部大椎穴,由下而上连续捏五六次为一组,捏第三次时,每捏三下须将皮肤向上方提起。

2、摩腹:妈咪先搓热手掌,然后顺时针给宝慢慢按摩腹部30下左右。

3、揉板门:板门在大鱼际隆起处,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给宝宝揉推,每天1次,每次50下。

4、推脾土:脾土穴在大拇指的螺纹面,妈咪可用拇指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摩,每天1次,每次200下。

审编医生
曾洁敏儿科综合 主任医师 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主治疾病:擅长支气管哮喘、婴幼儿喘息、过敏性咳嗽、慢性咳嗽、...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