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弓形体病的临床表现,因感染方式(先天或后天)以及感染原虫的数量和年龄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别。
1.先天性弓形体病由于母体妊娠期感染弓形体病而引起胎盘感染,并转移至胎儿。一般在妊娠早期感染可引起胎儿流产、早产;妊娠后期感染时发生死产及分娩先天性弓形虫病婴儿。其主要病变为视网膜脉络膜炎、脑水肿、脑钙化斑及精神与运动障碍,即以中枢神经系统被侵害的症状为主。
先天性弓形体病的眼部表现多以视网膜脉络膜炎为主要病征。胚胎期损害引起的先天畸形,主要有小眼球、无眼球、先天性无虹膜、脉络膜缺损、玻璃体动脉残存、视神经萎缩、先天性白内障和斜视等,炎症损害引起视网膜脉络膜炎。眼底改变可分为陈旧病灶和再发病灶两类。
陈旧病灶:患儿眼底检查可见呈瘢痕性改变,其急性期多发生于胎儿期或出生后不久。典型的陈旧病灶常为双侧性,多位于黄斑部,有时见于视盘的周围和赤道部,新近有报道称周边病灶更多见。病灶2~3个视盘直径大小,病灶中央为灰白色增殖组织,无新生血管,周围为黑色素沉着,呈锯齿状排列,病灶与其周围正常视网膜境界清楚。在主要病灶周围可有1至数个小的黑色素增生灶,为炎症复发的结果。
再发病灶:眼弓形体病多半为先天性感染的再发。约1/3的先天性病例有可能再发,再发的年龄多在11~40岁。再发病的原因有多种,如寄生在视网膜内原虫包囊的破裂增殖,或对包囊内容物和组织破坏物的蛋白过敏,或由带病原体的细胞进入眼组织所致,常发生在陈旧病灶的边缘或其周围。急性期表现为局灶性黄白色渗出病灶,该处视网膜水肿,轻度隆起,边界不清。单一病灶约为1个视盘直径大小。病灶区内视网膜血管受累,管径不规则,动脉呈节段状改变,静脉周围伴有白鞘,玻璃体混浊,亦可引起前葡萄膜炎及虹膜后粘连。一般病程经过2~3个月后炎症逐渐消退,血管炎消失,病灶境界清楚,边缘逐渐出现色素,1~2年后呈典型的陈旧病灶。
2.后天性弓形体病成年人获得性弓形体眼病,以慢性表现较多,尤其是缺乏先天性弓形体病的其他症状。血清抗体滴度增高的病例,可认为是新感染或获得性弓形体病。后天弓弓形体有眼病时也多有全身改变,而先天性者可仅单独有眼病。
后天性全身弓形体病感染并发眼部症状者少见。如发生眼部损害,其临床表现为局限性渗出性视网膜脉络膜炎,与先天感染之再发病例所见相同。可单眼或双眼发病,患眼视力下降,眼底病变多位于黄斑部或视盘周围,病灶处视网膜灰白色水肿,境界不清,2~3个月后视网膜水肿渗出逐渐消退,最后呈瘢痕性病灶。此乃由于原虫经血流侵入视网膜组织,引起炎性病灶并在其中繁殖,导致组织反应及坏死,并引起脉络膜的继发性反应。弓形体至眼底的感染路径由于多数病变是在黄斑部,很可能是血行感染,因为黄斑部毛细血管网较视网膜其他部位致密,易引起原虫在毛细血管内的栓塞。
眼部弓形体病诊断应具备以下条件:眼底病变的临床过程和表现形态符合上述典型眼弓形体病的特征;血清学检查抗弓形体抗体阳性;除外引起眼底相似病变的其他可能病因。由于眼底弓形体病临床表现比较复杂,并且经常不易与其他脉络膜视网膜炎鉴别,因此实验室检查、血清学抗体测定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由于抗体水平高低与眼病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关系,凡血清抗弓形体抗体阳性,无论效价高低,只要有典型的临床表现和眼底改变,即可诊断眼弓形体病。眼房水抗体对血清抗体的比较试验对诊断眼弓形体病有价值。此外应尽量排除其他常见的葡萄膜炎病因,如结核、梅毒、病毒等引起的脉络膜视网膜炎。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弓形体病活动性病灶显示强荧光,在血管炎的区域可观察到早期渗漏和晚期着色。其他表现包括窗样缺损,晚期巩膜着色及脉络膜新生血管。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术(OCT)检测显示视网膜炎症水肿。这些检查对眼弓形体病均无特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