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更新时间:2022-12-30

(一)发病原因

药物所致主要见于青霉素、四环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磺胺类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奎宁等。

(二)发病机制

药物引起的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系指某些药物通过免疫机制对红细胞产生免疫性损伤,按照发病机制,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可以归纳为3类:①药物性免疫,导致抗体介导的溶血反应;②药物作用于遗传性酶缺陷的红细胞;③药物对异常血红蛋白所致的溶血反应。不同药物引起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机制不同。按照免疫原理可以分为4类即半抗原型、免疫复合物型、自身抗体型、非免疫型蛋白吸附型。

1.半抗原型 代表药物是青霉素,由Ley等于1959年首先报道,迄今已报道数十例。药物作为半抗原与红细胞膜及血清内蛋白质形成全抗原,所产生的抗体与吸附在红细胞上的药物发生反应,进而损伤破坏有药物结合的红细胞,而对正常红细胞无作用。一般均在超大剂量(1200万~1500万U/d)或是肾功能较差时发生,通常于用药后7~10天内发作。

除青霉素外,头孢菌素类由于可跟青霉素抗原产生交叉反应,因此可诱发相同病变,此外尚有四环素、甲苯磺丁脲、非那西丁和磺胺类药物等也可作为半抗原与膜蛋白质结合。

2.免疫复合物型 药物首次与机体接触时与血清蛋白结合形成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当重复应用该药后,导致药物-抗体(免疫)复合物吸附在红细胞膜上并激活补体,破坏红细胞,产生血管内溶血,称为免疫复合物型溶血性贫血。属于此种类型的药物多达10余种,但发生率都不高。主要有睇波芬、异烟肼、利福平、奎宁、奎尼丁、非那西丁、对氨水杨酸、柳氮磺吡啶及胰岛素等。

3.自身抗体型 血清中抗体可与自身红细胞相互作用,但与药物存在与否无关。代表药物是甲基多巴,Worlledge于1966年首先报道。其作用机制可能是药物改变了红细胞膜Rh抗原的蛋白,形成能与Rh蛋白起交叉反应的抗体。

此外引起此类溶血性贫血的药物还有左旋多巴、甲芬那酸(甲灭酸)、普鲁卡因胺、氯丙嗪等。

4.非免疫性蛋白吸附型 约有小于5%接受头孢菌素的病人呈现抗人球蛋白直接试验阳性,常在用药后1~2天发生,血浆蛋白包括免疫球蛋白、补体、白蛋白、纤维蛋白原等在红细胞膜上非特异性吸附,但尚无溶血的病例报道。严格地说,此型不属于药物引起的免疫型溶血性贫血。见表1。

审编医生
孙于谦血液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血液系统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出凝血疾病,感染性疾...详情>

药物相关性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相关问答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病情分析:你说的这种情况有可能是气血亏虚,导致不能营养局部的组织,出现贫血的情况。指导意见:平时注意休息,多进行足三里穴的按摩调理,也可以使用当归补血汤进行治疗。 提问人的追问 2017-12-18 22:00:05我...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这种情况如果小板正常凝血功能正常,一般来讲的话是能够拔牙的,但是你在拔牙之前一定要把相关的检查完善,因为凝血功能小版功能都正常的情况之下,止血是没问题的。
为什么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能合并继发性肾病综合征 病情分析:您好,可能是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还有就是一些系统性疾,建议去医院检查一下指导意见:您好,建议积极控制原发病,防治感染,以免引起溶血危象。危重病例需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心肾功能,溶血危象者宜采取碱化尿液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