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更新时间:2016-12-22 16:38:44
真菌性角膜溃疡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致盲率极高的感染性角膜病变。随着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广泛使用,以及对于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不断提高。患者可出现眼部刺激症状,如疼痛、畏光、流泪等。本病系真菌直接侵入角膜感染所致。在感染角膜的溃疡面上刮取坏死组织进行涂片检查,常可找到真菌菌丝。将坏死组织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上,可有真菌生长。
1、 起病相对缓慢,早期可仅有异物感,而后出现眼部刺激症状,如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病灶呈灰白色而欠光泽,外观干燥粗糙,表面隆起。溃疡周围可出现浅沟或因真菌抗原抗体反应而形成免疫环,有时可见伪足或卫星灶。角膜后可出现斑块沉着,或前房积脓。真菌进入前房可导致真菌性眼内炎。
2、 溃疡阶段真菌高度生长繁殖,应首选对真菌敏感的药物。由于真菌常潜伏于角膜组织内,要求药物与溃疡面保持连续性的接触,使药物在深部组织达到足够浓度,才能消灭或抑制真菌的活动。药物包括多烯类、咪唑类和米嘧啶类等。并发虹膜炎者,应使用1%阿托品眼液或眼膏散瞳。忌用糖皮质激素。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病例,需进行手术治疗,包括清创、结膜瓣遮盖和角膜移植术。
3、 1.溃疡坏死组织进行刮片检查,可找到真菌菌丝;将刮片接种于真菌培养基上,可有真菌生长。2.细胞培养一般阴性,或仅有杂菌生长。治疗过程中注意药物的眼表毒性,包括结膜充血、水肿、点状上皮脱落等,起效后药物治疗应至少持续6周。
原则上感染没有到达后弹力层者,应首先考虑板层角膜移植。一般依据下列4种情况判断术前、术中感染未穿透后弹力层:①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未浸润到后弹力层;②无内皮斑;③前房积脓少,不与病变区的内皮面连接;④术中剥到邻近后弹力层时没有明显病灶和内皮斑。一旦药物治疗无效且感染深达全层、角膜感染穿孔、角膜板层移植后复发,即行穿透性角膜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