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更新时间:2015-05-06 09:10:26
脾虚是中医的一种术语,医学上,脾虚主要是指脾气虚弱引起的一系列脾脏生理功能失常的病理现象。根据临床研究发现,脾虚通常是由于饮食不平衡,过度劳累,或者久病不愈导致脾虚发生的。脾脏对食物的消化以及吸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几乎所有胃肠道疾病都可出现或者伴有脾虚的情况。所以我们应当引起重视,不要忽视,以免病情恶化。
1、 脾虚者通常可表现为精神疲倦,少气倦言,疲劳无力,用餐后困倦,食欲减退,用餐后或者午后腹胀,大便稀薄,舌头胖或者有牙印,并且中医诊脉比较虚。并且部分脾虚患者还可出现呕吐,腹泻,水肿等,有些女性脾虚者则会出现闭经的情况,而小儿也会出现流口水的现象。
2、 中医学上认为,脾脏是人体纳运食物以及化生气血最重要的脏器。对于脾虚患者来讲,食疗是不可缺少的但是必须得根据患者自身的病情以及体制来选择饮食。首先建议脾虚患者尽早到正规医院就诊,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增加治疗难度。
3、 根据医生指导合理饮食,如果是脾胃虚寒的人,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如果是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如果是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甘寒生津之品;若气机阻滞者,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并且可以根据医生指导将药物以及食物一起制作成主食或者点心,可以用来当作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