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更新时间:2014-10-19 17:53:26
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遭到破坏‘寿命缩短、超过骨髓造血代偿能力时发生的一组贫血。临床上的主要的表现是贫血,脾大。黄疸,网织红细胞增高及骨髓红系造血细胞代偿性增生。骨髓具有正常造血能力6-8倍的代偿能力。当红细胞破坏增加而骨髓的造血能力足以代偿时,可以不出现贫血。称为溶血性疾病。我国的溶血性贫血的发病率约占贫血的10%-15%,个别类型的溶血性贫血具有较轻的名族性和区域型。
1、 对于溶血性贫血病人的护理上首先要做好病情的监察,密切的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智、自觉症状的变化,注意贫血黄疸有无加重,尿量,尿色有无变化,同时还需要记录24小时的出入水量。及时的了解实验室的监察结果,如血红蛋白的浓度,网织红细胞的计数,血清胆红素的浓度等等。
2、 给与饮食上的指导,避免进食一些可以加重溶血的食物或是药物,鼓励病人多喝水,勤排尿,促进溶血后所产生的毒性物质的排泄,同时也有助于减轻药物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如:环磷酰胺引起的出血性膀胱炎。
3、 输液和输血的护理:遵医嘱静脉输液,以减轻和稀释血液中因溶血而产生的毒性物质,增加尿量,促使毒物迅速的排除体外,若需要输血,血液取回后就应该立即输注,不宜久置或是加温处理。因为血液温度超过37摄氏度,红细胞就会变形’破坏而至溶血,输血前需要认真的核对患者的信息,输血的过程中需要严密的观察患者的各项情况。
用药护理上需要遵医嘱正确的用药,并注意不良反应的观察与预防,如应用糖皮质激素应该特别注意预防感染,应用环孢素应该定期的检查肝肾功能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