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低位型 手术在局麻、骶麻或全身麻醉下,截石位进行。
(1)会阴肛门成形术
①男婴置导尿管,女婴阴道内置细肛管后,在肛门隐窝处做“+”或“×”形切口”,长约1.5cm。
②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游离皮瓣向四周牵开,用电针刺激找到外括约肌中心部,钝性分开肌肉,向深部分离找出直肠盲端并游离到足够长度。
③将直肠盲端或肛膜呈“×”或“+”形切开,将切开瓣向四周翻开,依次插入皮肤切开间隙,全层间断缝合。
④术后处理:直肠内置凡士林碘仿纱条止血。术后2周开始扩肛,1/d。3个月后,隔日或1/3d,持续半年。
(2)肛门前移伴狭窄:自肛门后缘向尾骨方向皮肤做倒“V”形切开。将皮瓣插入纵行切开的直肠远端后壁内,间断缝合。术后处理同上。
(3)直肠前庭瘘:酌情选用较简单的沿瘘口剥离后转至肛门部“×”或“+”切口,缝合固定2层。也可选用骶会阴甚至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型术。
2.中位型 可酌情选用骶会阴或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型术。
3.高位型 优先选用后矢状入路肛门直肠成形术(PSARP,Pena手术)。
(1)手术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进行。屈髋俯卧位,术前插Foley导尿管。
(2)后正中矢状切口,上自尾骨尖上方2cm,下达肛门隐窝前缘1~1.2cm。在电针仪监测下向深部切开,各肌群于相对位置均分向两侧。常须切开尾骨,以得到良好暴露。
(3)在骶前部常可看到隆起的直肠。牵引线协助先向后方及两侧、再向前方充分游离直肠,直至足够长度。
(4)切开直肠后壁近盲端处,即可暴露瘘口。沿瘘周围切开,分离直肠尿道间隙,应尽力避免损伤尿道。
(5)用5-0可吸收缝线结扎或缝合尿道瘘2层,周围组织包埋。注意残留瘘管的长度,防止发生尿道狭窄或憩室。如直肠过粗应裁剪后行尾状整形术。
(6)继用电刺激仪确定外括约肌、肛提肌的前方界限。
(7)将剪裁缝合后的直肠置于对称切开的肌群之中,间断、逐层、对称缝合直肠前及直肠后肌层,完整修复。缝线应穿过部分直肠壁,与周围组织固定。
(8)末端直肠肌层与皮下、直肠全层与皮肤间断缝合。缝合肛门前方切口。再逐层缝合骶部后矢状切口。
暂无相关信息
版权所有:珠海健康云科技有限公司 粤ICP备13009187号 ┊ 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365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 ┊ 粤公网安备:440404020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