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黄疸 > 黄疸怎么退的快的偏方
黄疸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黄疸怎么退的快的偏方更新时间:2024-03-25

黄疸在新生儿较其他任何年龄都常见,其病因特殊而复杂,既有生理性黄疸,又有病理性黄疸,还有母乳性黄疸。这些情况要区别对待,加以处理。如果孩子在出生后24小时内就出现黄疸或黄疸发展过快,持续时间较长,甚至伴有贫血、体温不正常、吃奶不好、呕吐、大小便颜色异常。有的是黄疸已经消退或减轻后又重新出现和加重,多属病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常见的原因是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感染、胆道畸形和新生儿肝炎等。

[方一]

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功能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疽。

[方四]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仁100克。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每日数次,随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黄疽。

[方五]

土大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1次服用。

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适用于黄疸。

[方六]

赤小豆、苦丁香、麻雀各3克。共碚干,研为末,用鼻子闻味。

本方适用于黄疽。

2、溶血性黄疸的偏方

[方一]

绵茵陈30克,粳米50克,白糖适量。先将茵陈洗净,煎水,去渣,留汁液,再以茵陈药液同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适量的白糖煮1--2沸即成。每日分2--3次服食,连服7—10天。

本方清肝胆、利湿热,适用于阳黄。

[方二]

茵陈15克,干姜、桂枝各10克,粳米50克。

将茵陈、桂枝、干姜煎水取汗,去渣,再用药汁煮粳米成粥,早、晚分用。

本方温通肝胆,适用于阴黄证。

[方三]

栀子仁30克,粳米100克。将栀子仁研为末,分为4份,以淘洗净的粳米加适量清水煮粥,待粥汁稠粘时,加入栀子末1分,搅匀后服食。喜食甜者可加白糖服食。

本方出自《寿亲养老新书》,功能清热、泻火,适用于黄疽。

[方四]

白茯苓粉20克,赤小豆50克,薏米仁100克。先将赤小豆浸泡半天,与薏米仁共煮粥,赤小豆煮烂后,加茯苓粉再煮成粥,加白糖少许,每日数次,随意服食。

本方健脾祛湿,适用于黄疽。

[方五]

土大黄9克,茵陈15克。水煎服,1次服用。

本方出自《岭南草药志》,适用于黄疸。

[方六]

赤小豆、苦丁香、麻雀各3克。共碚干,研为末,用鼻子闻味。

本方适用于黄疽。

[方七]

田螺10个。水漂去泥,捣烂,露一宿,五更取清汁服。

本方适用于阳黄病后,身面俱黄,吐血,诸药不致者。如黄不退,照前服。

[方八]

积雪草、冰糖各30克。水煎服,1日1剂。

本方适用于湿热黄疽。

[方九]

梅花草15克,小白蒿、秦艽、黄柏、红花各6克,五灵、脂、广木香各3克。共研细末,每服3叫.5克,每日3次,白糖水送服。

本方适用于黄疸型肝炎。

[方十]

鲜车前草10株,天青地白草、馥浆草、绵茵陈、白花蛇舌草、大青叶、板蓝根、郁金各20克。水煎,日1剂,分3次服。

本方为贵阳中医学院教授季昌源方,功能清热解毒,退黄除湿,适用于黄疽症之阳黄。

[方十一]

茵陈30克,栀子9克,黄柏15克,大黄9克,大青叶30克,川金钱草60克。水煎,日1剂,早晚服。

本方为邱会河老中医经验方,适用于阳黄初起,大便干燥者,退黄效果甚好。

[方十二]

茵陈30克,茯苓15克,猪苓、白术各9克,泽泻15克,川金钱草60克,藿香9克。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本方利湿退黄,适用于身面俱黄,但湿邪较重者。

[方十三]

茵陈30克,干姜6克,熟附片、白术各9克,茯苓、泽泻各11克,焦三仙各9克,熟 苡仁30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服完。

本方温化寒湿,适用于皮肤黄染晦暗,如烟熏或如尘土,即寒湿阴黄证。

[方十四]

柴胡、当归各9克,赤芍15克,白术、茯苓各9克,茵陈30克,郁金9克,薄荷3克。水煎服,日1剂,早晚服。

本方疏肝理血,适用于肝脾不和所致的黄疸证。

[方十五]

生首乌、连翘、丹皮、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茜草、丹参各15克,柴胡12克,茵陈、白茅根各30克,甘草6克。前者冷水浸泡连煎2次,加水高出药面1--2寸。用砂锅煎煮沸后约30分钟,滤出药液再加水煮。两次药液加在一起,1日分3次服完。每日1剂,连服50--60剂。

本方为河南著名中医翟明义验方,功能清热解毒,清肝利胆,除湿热、退黄疸。

主治:湿热蕴结型黄疽(阳黄)。对急性乙型黄疽型肝炎乙肝血清标志物抗原三项阳性及转氨酶、总胆红质、黄疽指数升高者有效。以发热或不发热、身黄、目黄、尿黄三大主症为特征。

加减运用:大便干加大黄10克;关节痛加忍冬藤30克;皮肤瘙痒加荆芥15克;阴黄去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半枝莲,加黄芪30克、仙灵脾15克、焦白术10克,生首乌改为蒸首乌,丹参加至30克;热重者加黄连10克;湿重者加苍术、佩兰各15克。

本方对湿热蕴结患者,特别是黄疽、转氨酶升高、乙肝标志物阳性患者疗效较好。据50例患者统计HBsAg、抗HBc、HBeAg三阳转阴者30例;转氨酶、黄疽转正常者47例。但本方对慢性迁延性乙肝抗原三项阳性者疗效欠佳。

[方十六]

水发香菇60克、豆腐皮3张、冬笋、荸荠各150克,面粉、苏打粉各10克,花生油300克,五香粉0.3克,嫩姜10克,味精、酱油、芫荽各适量。将香菇去蒂、洗净,切成条;冬笋剥壳,也切成条,面粉置碗中,加水150克,酱油、味精、苏打粉适量搅匀成面糊。用花生油炒香菇,片刻再加人冬笋、荸荠,炒透加酱油、五香粉、味精。将豆腐皮切成适当大小的皮,放上香菇、冬笋、荸荠、嫩姜条卷起,用面粉糊粘合,再将整个卷子放人面粉糊中蘸匀。将若干个卷子,放在烧热的花生油中炸至酥脆,取出配香菜即成。

本方清热、化痰、消积。适用于温病口渴、黄疽、热淋、痞积。

3、黄疸的偏方

偏方一

主治:治黄疸。

用法:用秦艽半两,浸酒半升中,空腹饮酒。有酒量的人服后易见效。 又方 : 秦艽三两,牛乳一升,煮成七合,作两次服下。

偏方二

材料:用地锦草、羊草、桔梗、苍术各一两,甘草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陕西省醋二碗与皂矾四两,同熬匀后,将药末投入,再加白面适量和成丸子,如小豆大。

用法:每服三十至五十丸,空心服,醋汤送下。一天服二次。

偏方三

主治:( 内热、大热型) 。

用法:用紫花地丁研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又方 : 用茵陈切细煮汤服。生食亦可,亦治伤寒头痛、风热痒疟,利小便。此方名“茵陈羹”。

偏方四

主治:( 湿热型) 。

用法:用柴胡一两、甘草二钱半,白茅根一小把,加水一碗,煎至七成,适当分次服完。 又方 : 用灯草根四两,加酒、水各半,煮半日,露一夜,温服。

偏方五

用法:用胡黄连、川黄连各一两,共研为末。另取黄瓜一个,挖去瓤子,把药放进去。瓜外用面裹一层,煨熟,剥掉面层,捣烂药瓜做成丸子,如绿豆大。按年龄大小酌给药量,温水送下。

审编医生
吴鹏波消化内科 副主任医师 医院: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主治疾病:胃肠功能紊乱,反流性食管炎,幽门螺旋杆菌,消化不良...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