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急性胆囊炎是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一般发病和细菌感染有关,细菌感染导致胆管狭窄和阻塞最终发病。急性胆囊炎病情紧急,患者可能毫无征兆的突然出现剧烈的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目前,社会公众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在认识上存在着一些误区,下面就为大家详细解答一下。
一,胆囊是否分泌胆汁。对此许多人都有误解,认为胆汁是由胆囊分泌的。事实上,胆汁主要由肝脏分泌。肝脏每天分泌大约8001,000毫升的胆汁,胆汁由肝脏分泌后,起初相对较薄,在被胆囊浓缩后,变得浓度更高。因此可知,胆囊的主要作用是储存浓缩胆汁,而不是胆汁的分泌。
二,胆囊炎和癌变的关系。胆囊炎或胆囊结石的长期刺激可引起胆管粘膜的炎症改变,导致粘膜细胞和胆囊癌的异常增殖。超过96%的胆囊癌患者发病均与慢性胆囊炎和胆结石有关,5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反复发作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尤其是女性、慢性胆囊炎伴有长期腹痛患者,均需要警惕胆囊炎的风险。
三,治疗方式的选择。临床上一些患者存在着反复发作的情况。如果非结石性胆囊炎反复发作,则表明胆囊本身的功能是有问题的,说明保守治疗无效,如果此时可以排除由胃肠道和其他疾病引起的症状,则可以考虑手术治疗,尤其是一些萎缩性胆囊炎患者中,胆囊本身无功能,手术切除对患者影响不大。
目前社会公众对急性胆囊炎的治疗确实存在着许多误区。首先,胆囊不负责胆汁的分泌,胆囊的生理作用主要为胆汁的存储,胆汁是肝脏分泌的。胆囊炎无论急慢性与否,和癌变都有一定关系,尤其是慢性胆囊炎的长期炎性刺激,是导致细胞异常增殖的主要致病因素。急性胆囊炎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但是反复发作患者建议切除胆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