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盆底腹膜疝 > 盆底腹膜疝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盆底腹膜疝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盆底腹膜疝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更新时间:2013-05-13

在我们的身边有很多不知名的疾病,这些疾病可能我们都没有见过,所以很多的人都非常的担心自己会患上这些疾病,关于盆底腹膜疝这个疾病,很多人都想要知道盆底腹膜疝的发病机制是什么,下面我们就让专家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一下。

盆底腹膜疝的疝囊由盆底腹膜凸至正常无腹膜的直肠前区域而形成,疝内容物多为小肠,乙状结肠,子宫和大网膜亦可疝入。

1.病理生理 与其他腹外疝不同是,盆底腹膜疝的疝环口很大,极少引起完全性肠梗阻,但导致功能性出口处梗阻性便秘,其机制为:

(1)疝内容物直接压迫直肠,肛管,并封闭了肛管上口,妨碍了粪便的排出,且愈用力排便,疝内容物对直肠前壁的压力愈大,粪便排出就愈加困难。

(2)疝内容物将直肠挤压至骶骨表面,使粪便停滞直肠,乙状结肠交界以上,不能进入直肠并诱发排便反射,致使水分吸收,大便干结而难以排出。

(3)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时,多见于系膜过长或乙状结肠冗长患者,当其疝入直肠与阴道之间时,可使乙状结肠扭曲成角,阻碍粪便通过等。

据文献报道,本病常同时伴有直肠前突,直肠内脱垂,膀胱膨出,子宫或阴道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等疾病,在排便困难的患者中约18%由小肠疝入直肠与阴道之间引起,其中1/3合并有直肠(内)脱垂,Fenner报道234例排粪造影者中有9例为乙状结肠疝;Jorge报道463例排粪造影者中有24例为乙状结肠疝。

2.病理分型

(1)按盆底腹膜疝入位置分型:Bremmer在排粪造影和盆底腹膜造影的基础上,将盆底腹膜疝分为3种类型:

①直肠型盆底腹膜疝:是指疝囊位于直肠壁套叠内的一种疝,与直肠前陷凹滑动性内疝,直肠(内)脱垂时的直肠壁内疝相同。

②间隔型盆底腹膜疝:是指盆底腹膜(疝囊)凸入到直肠阴道隔中,并压迫阻塞阴道和直肠,可达会阴水平。

③阴道型盆底腹膜疝:是指疝囊突入阴道内的一种疝,在静息状态下,疝囊中并无疝内容物,当腹内压增加(如用力排便)时,小肠,乙状结肠,大网膜或子宫等在腹内压的推动下才会进入疝囊;有学者将视为间隔型盆底腹膜疝发展,恶化的结果。

(2)按疝内容物分型:

①肠疝:是指疝内容物为小肠的盆底腹膜疝,疝内容物可压迫阻塞阴道和直肠,其发生是长期用力排便,分娩所致盆底横纹肌的神经性损伤等因素所引起的盆底肌缺陷所致,而并非Douglas陷窝加深引起,某种程度上子宫切除后会阴疝属肠疝的一部分,故常易混淆,事实上两者在病因,病理及治疗上都不同。

②乙状结肠疝:是指疝内容物为乙状结肠的盆底腹膜疝,作为疝内容物的乙状结肠可发生扭曲成角并压迫直肠肛管,Jorge将其分为3度:

Ⅰ度:是指疝入陷凹的乙状结肠肠襻在耻尾线以上。

Ⅱ度:是指乙状结肠肠襻疝人耻尾线和坐骨尾骨线之间。

Ⅲ度:是指乙状结肠肠襻疝入坐骨尾骨线以下。

③子宫疝:指疝内容物为子宫的盆底腹膜疝,较常见的盆底疝为子宫内脱垂,后倒疝入,压迫直肠于骶骨之上,产生梗阻性便秘症状。

通过上面详细的介绍我们大家应该知道盆底腹膜疝的发病机制是什么的介绍了,生活在这个社会上我们总是有很多的问题,任何的问题都是有解决的方法的,只要我们对疾病了解的更多,那么这些疾病都是可以治愈的。

审编医生
曾剑锋普通外科 主任医师 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主治疾病:甲状腺腺瘤,急性乳腺炎,乳腺增生,甲状腺肿,甲状腺...详情>

盆底腹膜疝相关问答

盆底腹膜疝能发展成双侧? 拍个照片看看吧,建议到医院先具体的进行一下有针对性的检查,来看一看有什么特殊的疾病方面因素导致的这种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才比较确切,如果是疝可能需要手术矫治。 提问人的追问 2020-04-25 20:38:20...
在本地人民医院怀疑是会阴闭孔疝 怀孕的后期发现会阴闭孔疝这样的情况是需要手术治疗的,最好到省一级的医院去进行治疗,如果有条件的话需要到北京上海广州,这样大的,三甲医院去治疗就可以了。
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后盆底腹膜疝是怎么回事 你好,根据您的叙述。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手术最常见的适应症是低位直肠癌,乙状结肠腹壁造瘘。肠腔的内容物,包括小肠大网膜等可会疝入到盆腔,空虚的腔隙之内,导致术后盆底腹膜疝。如果出现梗阻需要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