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胎儿窘迫 > 如果出现胎儿窘迫怎么办?
胎儿窘迫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如果出现胎儿窘迫怎么办?更新时间:2013-04-28

胎儿窘迫,临产夭折的事情时有发生。为了防止悲剧不断发生,人们开始四处寻找胎儿窘迫的治疗方法。如果出现胎儿窘迫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胎儿窘迫有哪些治疗方法?下面小编个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

胎儿窘迫治疗措施

1.慢性胎儿的窘迫 应针对病因,视孕周、胎儿成熟度和窘迫的严重程度决定处理。

(1)能定期作产前检查者,估计胎儿情况尚可,应吃孕妇多取侧卧位休息,争取胎盘供血改善,延长孕周数。

(2)情况难以改善,接近足月妊娠,估计在娩出后胎儿生存机会极大者,可考虑行剖宫产。

(3)距离足月妊娠越远,胎儿娩出后生存可能性越小,则可将情况向家属说明,尽量保守治疗以期延长孕周数。实际胎儿胎盘功能不佳者,胎儿发育必然受到影响,所以预后较差。

2.急性胎儿窘迫

(1)宫口开全,胎先露部已达坐骨棘平面以下3cm者,应尽快助产经阴道娩出胎儿。

(2)宫颈尚未完全扩张,胎儿窘迫情况不严重,可予吸氧(面罩供氧),通过提高母体血氧含量以改善胎儿血氧供应,同时嘱产妇左侧卧位,观察10分钟,若胎心率变为正常,可继续观察。若因使用催产素宫缩过强造成胎心率异常减缓者,应立即停止滴注,继续观察是否能转为正常。病情紧迫或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应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分娩

(3)给予50%葡萄糖液80~100ml,维生素C 0.5~1.0g静脉注射,以增加胎儿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力。纠正酸中毒,给予5%碳酸氢钠100~200ml静脉滴注。经以上措施未见好转者,应迅速结束分娩。

胎儿窘迫抢救方法

1、术前准备:对已确诊胎儿宫内窘迫剖腹产手术的病人,应积极做好术前准备。除准备好必备的器械药品外,应通知医师做好相应的抢救准备。检查吸痰器、氧气管是否通畅,准备新生儿专用插管、新生儿给面罩、呼吸气囊、脐带穿刺针等。抢救药品包括:肾上腺素、盐酸纳洛酮、碳酸氢钠、维生素K等。

2、产妇入手术室后,给予心理安慰,解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开始前,让产妇取左侧卧位,因左侧卧位能减轻妊娠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改善子宫胎盘的血流量和供氧状况。

3、立即吸氧气,给产妇面罩吸氧,氧流量为4L/分,通过吸氧提高孕妇血氧浓度,改善胎儿的血氧供给

4、洗手护士迅速准备器械,术中动作敏捷,尽可能快地配合医生取出胎儿,动作迅速、准确、轻柔。

胎儿窘迫护理方法

1、清理呼吸道:胎儿头娩出后,立即用挤压法清除鼻咽部粘液及羊水,断脐后将胎儿仰卧放于抢救台上,继续用吸痰管吸出呼吸道的羊水和粘液,若为重度窒息或羊水中混有胎便、粘稠者,可急行气管插管,直视下清理呼吸道。

2、建立呼吸:在呼吸道通畅的基础上进行人工呼吸,同时吸入氧气。在紧急情况下,可采用口对口人工呼吸。重度窒息者,经气管内插管吸净羊水、粘液后,加压给氧。

3、恢复循环:新生儿若娩出后无心跳或心跳微弱,应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按压胸骨中部,90次/分,每按压3次,停顿一次,让新生儿通气1次,按压时动作轻柔,防止胎儿肋骨骨折

4、缓解酸中毒:新生儿有严重代谢性酸中毒的情况下,在气管插管的同时,行脐静脉注射,用5%碳酸氢钠10毫升经脐静脉缓缓注入,可以缓解胎儿代谢性酸中毒,促使胎儿呼吸恢复,必要时可用纳洛酮0.1毫克/公斤缓缓注入。

5、 保温:胎儿娩出后,迅速擦干胎儿身上的羊水,减少体表散热,注意保温,室温控制在30~32℃。

每一次听说临产宝宝夭折的消息,感觉是那么悲痛和遗憾。一个原本天真可爱的生命,还没有真正看多世界就离开了,那是多么让人心痛。小编真心希望所用的把宝宝都能顺顺利利地出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审编医生
洪燕小儿急诊科 主治医师 医院: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主治疾病:擅长小儿支气管肺炎、大叶性肺炎、过敏性咳嗽、急性上...详情>

胎儿窘迫相关问答

具体怎样预防身上长白癜风这种病? 指导意见:你好,白癜风患者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悲伤,紧张,压抑的情绪。避免受到外伤。增强免疫力,多食新鲜清淡的绿茶多食豆制品,猪肝,瘦弱,牛肉,黑色的食物。少食刺激性的食品,肥肉,海产品,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西红柿...
白癜风人预防的具体情况 当身体皮肤组织出现了白斑的临床表现症状,局部组织血液循环不良。等因素有关引起的细胞色素脱失表现症状。到医院检查确诊以后,通过增强免疫力,活血化瘀,局部药物注射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预防青少年白癜风具体有哪些方法呢? 病情分析:你好,白癜风是后天性皮肤黑色素细胞功能缺失引起的症状。指导意见:没有明确的病因,平时要注意防晒饮食营养要全面均衡,积极锻炼身体提高自身抵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