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 内科 儿科 传染病 妇产科 精神心理科 皮肤性病科 中医科 骨科 高血压 糖尿病 白癜风 肿瘤 性病 鼻炎 肾结石 肾虚 哮喘 腋臭 湿疹

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当前位置: 疾病 > 岩骨斜坡脑膜瘤 > 岩骨斜坡脑膜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岩骨斜坡脑膜瘤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鉴别 并发症 预防 治疗 饮食 饮食禁忌 经验 文章 问答 药品

岩骨斜坡脑膜瘤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更新时间:2013-03-24

(一)治疗

岩骨-斜坡区脑膜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及激素治疗等。

1.手术治疗 岩骨-斜坡型脑膜瘤手术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随着现代诊断技术(CT、MRI、电生理检查)的提高,手术设备、手术显微镜、激光及超声吸引的应用和麻醉技术的不断提高,手术死亡率已明显下降。对于岩骨斜坡区脑膜瘤的手术方式是由病变所在部位、生长方式、供血来源以及与周围结构的毗邻关系来决定的。通常有以下几种手术入路: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颞下经岩骨前路入路等。

(1)幕上、下经岩骨乙状窦前入路:是切除岩骨-斜坡区脑膜瘤最有效的手术入路,目前已为越来越多的学者采用,它能提供到达岩骨斜坡区的宽阔视野,缩短到达该区的距离,能够较清晰暴露同侧Ⅲ~Ⅻ脑神经和后循环的主要动脉,避免了对颞叶的过分牵拉和保留Labbe静脉。此入路适合于中、后颅窝病变的手术,特别适用于上2/3斜坡-岩骨区的病变切除。但对下斜坡的暴露效果不好。一般根据岩骨磨除的程度又分为三个亚型:①扩大迷路后入路:磨岩骨保留骨迷路完整,可以保留听力。②经迷路入路:即完整磨除骨性半规管,但需牺牲听力且术后脑脊液耳漏机会增加。③经迷路耳蜗入路:在①、②的基础上更加广泛地磨除岩骨并使面神经向下方移位。

(2)枕下乙状窦后入路:适用于对脑桥小脑角区,下斜坡区的病变手术,并能较清楚显露一侧Ⅴ、Ⅶ、Ⅷ、Ⅸ、Ⅹ、Ⅺ、Ⅻ脑神经和后循环的主要动脉。但此入路对岩骨尖、上斜坡和小脑幕切迹等部位显露不佳。

(3)颞下-耳前颞下窝入路:亦即为额颞翼点开颅加断颧弓联合入路。该入路可提供更大范围切除中颅窝外侧部的条件,更广泛地暴露鞍旁海绵窦区,减少术中对颞叶的牵拉。但对脑桥小脑角区和枕大孔区暴露不好。

(4)颞下经岩骨前路入路:又同颞枕经小脑幕入路,适用于中、上斜坡及岩骨尖等部位病变的手术。

(5)其他:尚有耳后经颞入路,扩大枕下入路;幕上、下联合入路等。

2.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岩骨斜坡脑膜瘤主要适应证包括:

(1)年迈或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不能耐受手术者。

(2)显微手术后肿瘤残余或复发。

(3)肿瘤直径≤3cm。

目前主要分χ-刀或γ-刀治疗。Subach等报道62例岩骨-斜坡脑膜瘤患者采用γ-刀治疗,平均随访37个月,症状改善占21%,无变化68%,加重11%,肿瘤缩小占24%,无变化68%,增加8%,认为对于原发或复发的岩骨-斜坡脑膜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有效的。Nicolato A等报道γ-刀治疗50例颅底脑膜瘤中,12例为岩骨斜坡脑膜瘤,肿瘤平均体积为8.6cm3,未见有早期并发症,随访结果证实γ-刀治疗是安全有效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并发症早期主要为恶心呕吐、头痛等,大多在24h后缓解。后期反应:面神经、三叉神经、听神经及脑干、颞叶不同程度的放射损伤,少数可恢复,部分为永久性损伤。

3.激素治疗 采用调节病人体内激素水平方法,对控制脑膜瘤生长具有一定作用。主要有激素拮抗药、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等临床应有亦有效。

(二)预后

岩骨-斜坡脑膜瘤术后死亡率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达50%左右,随着显微技术的发展,该区域脑膜瘤手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在逐年下降,死亡率已经下降到9%~17%左右,且有逐年下降趋势。死亡原因可能与脑干损伤有关。最近的大宗病例统计结果表明:手术全切率为69%,复发率为13%(6年随访)。术后死亡率为3.7%,脑神经损伤率为33%。

审编医生
颜庆肿瘤综合科 副主任护师 医院:山东国欣颐养集团肥城医院

主治疾病:结直肠癌,宫颈癌,抑郁症,直肠癌,食管癌,肺癌,血...详情>

岩骨斜坡脑膜瘤相关问答

!我今年三月份体检、核磁做出前额嗅沟有一个2 病情分析:你好,脑膜瘤,建议治疗的,如果肿瘤继续增大,是有可能会逐渐出现症状指导意见:建议去大医院咨询看看,尽量手术切除,如果不能切除,可以行头颅伽马刀治疗
我妈妈查出良性脑膜瘤瘤1cm左右现在无症状内有钙化 脑膜里有一个厘米肿瘤是比较小的,如果没有什么症状的话,可以观察一段时间。脑膜瘤的治疗是需要手术治疗,只有手术治疗才能得到根治,伽马刀治疗效果不好。
我妈妈查出良性脑膜瘤1cm左右现在无症状内有钙化医 脑膜瘤患者,建议:1宜清淡饮食,忌辛辣油腻。2早期中期选择手术治疗及放化疗,也可配合中药抗肿瘤,减毒增效。3晚期治疗主要是针对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