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西医诊断标准:
(一)尿路感染
1.正规清洁中段尿(要求尿停留在膀胱中4~6h以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
2.参考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白细胞数≥10个/HP,或有尿路感染症状者。
具备上述1、2可以确诊。如无2则应再作尿菌计数复查,如仍≥105/ml,且两次的细菌相同者,可以确诊。
3.作膀胱穿刺尿培养,如细菌阳性(不论菌数多少),亦可确诊。
4.作尿菌培养计数有困难者,可用治疗前清晨清洁中段尿(尿停留于膀胱4~6h以上)正规方法的离心尿沉渣革兰染色找细菌,如细菌>1/油镜视野,结合临床症状,亦可确诊。
5.尿细菌数104~5/ml之间者,应复查,如仍为104~5/ml,需结合临床表现来诊断或作膀胱穿刺尿培养来确诊。
(二)上、下尿路感染的鉴别具备上述尿路感染标准兼有下列情况者:
1.尿抗体包裹细菌检查阳性者,多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2.膀胱灭菌后的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阳性者为肾盂肾炎,阴性者多为膀胱炎。
3.参考临床症状,有发热(>38℃)或腰痛,肾区叩击痛或尿中有白细胞管型者,多为肾盂肾炎。
4.经治疗后症状已消失,但又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多在药后6周内);用单剂量抗菌药治疗无效或复发者多为肾盂肾炎
5.经治疗后仍留有肾功能不全表现,能排除其它原因所者;或X光肾盂造影有异常改变者为肾盂肾炎。
(三)急、慢性肾盂肾炎的鉴别
1.尿路感染病史在一年以上,经抗菌治疗效果不佳,多次尿细菌定量培养均阳性或频繁复发者,多为慢性肾盂肾炎。
2.经治疗症状消失后,仍有肾小管功能(尿浓缩功能等)减退,能排除其他原因所致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3.X线造影证实有肾盂肾盏变形,肾影不规则甚至缩小者为慢性肾盂肾炎。
应具备下列三条:
1.女性患者有明显的排尿困难、尿频,但无发热、白细胞增高等全身症状。
2.多次尿细菌培养落数<105/ml。
3.尿中白、红细胞数增加不明显(<10个/HP)。
(五)尿路感染复发
具备下列两条;
1.经治疗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在6周内症状再现。
2. 尿细菌数≥105/ml。而菌种与上次相同(菌种相同而且为同一血清型,或者药敏谱相同)者。
(六)重新发生的尿路感染(再感染)应具备下述两条:1.经治疗后症状消失,尿菌阴转后,症状再现(多在停药6周后)。2.尿菌落数≥105/ml。但菌种(株)与上次不同者。
(七)急性膀胱炎具备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并有:
1. 明显的膀胱刺激症状。
2. 除外急性肾盂肾炎。
西医诊断依据: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为尿液的炎症改变及病原学检查,其次为临床表现及各项辅助检查。尿中白细胞增多,每高倍视野常在5个以上。少数患者起病初可出现血尿。尿中出现白细胞管型和尿蛋白明显增多者提示肾盂肾炎。当清洁中段尿培养有>105/ml细菌生长时可确诊为尿路感染, <104/ml大多系污染。无法留取标本的老年人、婴幼儿或截瘫患者可采用耻骨上膀胱穿刺留尿,有细菌生长时即为感染。培养阳性者应即进行药敏试验。
中医类证鉴别:
1.肾瘅:有肾瘅反复发作史,全身症状较明显,严重者可有水肿、高血压,肾盂造影、肾B超有助定位诊断。
2.痨淋: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明显,晨尿结核杆菌培养可阳性,而普通菌培养阴性。尿沉渣可找到抗酸杆菌,抗痨治疗有效。
3.精癃、精浊:多见于老年男性,起病较缓,病程较长,虽有尿频、排尿不畅或少腹坠胀、茎中痛痒等症,但尿质并无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