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无论是手术还是非手术,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应当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分析制定合理方案。下面我们就对几种常见的枢椎齿状突骨折类型的治疗方法进行简要介绍,不是很全面,但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Ⅰ型齿状骨折
通常是稳定的骨折,因骨折部位距横韧带较远,即使在未充分制动的情况下出现骨折不愈合,也不会出现不稳定的结果,故可予保守治疗。但也有作者认为Ⅰ型齿状突包括:(1)至少一侧翼状韧带枕骨部分的断裂;(2)至少部分覆膜的断裂,故其可能是寰枕不稳的一个X线征象,是不稳定的骨折,有潜在的生命危险,可能需要呼吸和血流动力学的支持,处理时需密切关注。如果存在纵向的分离,需立即使用Halo支架制动;伴有前或后移位者行颅骨牵引,以达到复位和减压的目的;多数患者需行枕颈融合术以达到稳定的目的。
Ⅱ型齿状突骨折
此型骨折最为常见,治疗有一定困难,争论颇多。保守治疗的不愈合率较高,anderson和D'A'Lonzo报道为36%。目前通告的治疗方法是颅骨牵引复位,然后行后路融合术、酌情行减压术。后路融合术的指征是:(1)颈脊髓损伤;(2)持续的颈部症状;(3)骨折严重移位(≥5mm)或成角畸形(≥10°);(4)寰齿间距大于5mm;(5)陈旧性骨折或骨折不愈合。
Ⅱ型齿状突骨折伴后移位时
采用Gallie术式后可能出现再移位,因而采用Brooks-Jenkins术式。因为在Gallie术式中,钢彘分别绕过寰椎后弓和枢椎棘突,然后在后方的植骨块后面结扎,这在寰椎后弓上产生了一个向后的力,导致术后再移位;而Brooks-Jenkins术式采用两个楔形植骨块分别嵌于两侧的寰椎后弓和枢椎椎板之间,钢丝加压固定,不产生向后的力,并能起到维持复位的作用。此外,伴后移位的患者伴有寰枢后方骨折的可能性较大,术前需注意观察,此种情况的最佳选择是后路跨关节螺丝钉固定术。
Ⅱ型齿状突骨折不融合或陈旧性骨折
常规的方法是后路融合术。也有作者选择性地采用前螺丝钉内固定术取得成功。对伴有颈脊髓压迫症的患者,需鉴别压迫来自前方还是后方。对主要是前主的压迫,后方的间接减压不能解除压迫,需施行前方经口手术,切除齿状以获得减压,并结合不同的后路融合术。
Ⅲ型齿状突骨折
无移位的Ⅲ型骨折是稳定的骨折,可予石膏和颈托固定。对伴有移位的Ⅲ型骨折可行牵引复位加石膏固定。国外文献多推荐Halo支架治疗,目的是在Halo支架上纠正成角畸形,并制动到骨折愈合,因明显的齿状突向前移位或成角畸形将造成颈椎管狭窄和脊髓压迫,对残留的移位一般不需治疗。对一些特殊的不稳定骨折需考虑手术治疗。包括后路融合术和偶尔的、前路螺丝钉内固定术。
年龄
大于60岁被认为是齿状突骨折难以愈合的指征,尤其是Ⅱ型骨折,故应考虑手术治疗。Bednar等对11例平均年龄74岁的齿状突骨折患者进行前瞻性治疗研究,发现积极的治疗(早期手术和术后早期活动)可显著降低老年齿状突骨折患者死亡率。
多发伤和伴随伤
对多发伤的患者要全面诊断,分清主次,按序处理。对伴先天性畸形的患者,如扁平颅底、寰椎枕化等,应根据脊髓压迫的部位和损伤的情况,应根据影像学检查充分考虑损伤的情况,创伤机制及脊髓功能,综合处理,达到减压和稳定的目的。
以上就是为大家整理得到的关于枢椎齿状突骨折的治疗方法,介绍并不是很全面,但也会对大家在进行治疗是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当然,最终决定选取治疗方案权利在患者自己手中。希望大家要慎重选择,找到科学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