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线免费咨询
消渴病,相信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中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但其实不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消渴病就是现在在医学临床上非常常见的糖尿病,而消渴病是糖尿类疾病在中医学上的名称。当然消渴病所包括的范围不仅只有糖尿病这一种,此病在临床上还有很多的症状表现。我们对此病一定要多加注意。
消渴病 - 疾病概述
消渴病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病证。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病变部位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病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证。
根据临床表现,中国传统医学的消渴病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从历代的中医病案中可以看出,药物治疗消渴病是主要的方法,通过辨证、依据病情的轻重将消渴分为三类,上消责之于肺兼治胃,中消责之于脾胃,下消责之于肾。
消渴病 - 疾病原因
消渴病的基本病机为阴律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临床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在于阴津亏耗,燥热偏盛,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至于形成阴虚燥热的原因。大致可概括为:
1.饮食不节,积热伤阴;
2.情志失调,郁火伤津;
3.先天禀赋不足,五脏虚弱,肾阴亏虚;
4.房劳过度,肾精亏损,虚火内生,灼伤阴津;
5.过服温燥药物,耗伤阴津。
消渴病 - 治疗思路
1.辨病为主,一方统治。从《黄帝内经》到《干金要方》、《外台秘要》,虽有三消分法,但在治疗上,大多采用一方统治汉代张仲景以肾气丸治消渴病小便多。
2.三消分型,辨证论治。消渴病虽有三消分治,但治疗上又不能截然分开,应三焦兼顾。
3.阶段辨证论治。消渴病病程漫长、由于消渴病病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导致了临床症状的千差万别以及治疗方法的不同。
上面的文章对消渴病这种疾病做了一个比较详细客观的介绍,相信很多以前不了解此病的人现在也对此病有了很大程度上的认识和了解,这对我们以后更加有效地防治此病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要多加注意此病,定期进行体检,以防万一;当然在发生此病时我们一定不要盲目求医,要科学的治疗此病。